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司马迁及其作品《史记》的文学常识,借助工具书疏通文义。 2.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衬托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3.学习周亚夫表现出来的忠于职守的精神。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弄懂了课文文意,这节课,我们重点分析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根据他在细柳营的故事,体会他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 二、悟读,说将军之真 1.文帝所说的“此真将军矣”中的“真”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语言描写:“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叙述:“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上至,又不得入”“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周亚夫的下属与皇帝的随从的描写:“先驱曰:‘天子且至!’”“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2.用自己的话概括周亚夫的性格特点。 明确:治军严整,军纪严明,刚正不阿,恪尽职守,不阿谀奉承,不趋炎附势。 3.汉文帝是一个怎样的君主?为什么? 明确:汉文帝是一个开明、识大体、重用人才的君主。因为汉文帝在细柳军并未得到“至尊”的待遇,而且处处都要服从军令,但他并不认为这损害了自己作为皇帝的威严,反而对周亚夫大加称赞。因为汉文帝意识到霸上、棘门军是何等儿戏,只有细柳军这样训练有素、军纪严明的军队才是保家卫国最需要的。 4.谈谈周亚夫精神的现实意义。 明确:当今时代,每一位领导干部、国家公务员,甚至工程设计师、一线工人等等,他们的工作岗位就是一道“防线”,只要发扬周亚夫的这种敬业精神,恪尽职守,敬业乐业,我们的事业终会取得辉煌的成就。新时期也不乏周亚夫式的人物。无论是在领导岗位上的孔繁森、郑培民、谷文昌,还是在平凡工作岗位上的李素丽、张秉贵、徐虎,以及千千万万个默默无闻的“周亚夫”,他们忧国忧民,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 三、美读,赏写法之美 1.课文为什么要先写文帝到霸上和棘门的情况,后写文帝在细柳营遇到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先写文帝在霸上和棘门遇到的情况,是为写文帝在细柳营遇到的情况做铺垫,两种情况进行对比,更加凸显了细柳营军纪严明,从而也更加突出周亚夫的忠于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更令人敬佩。 2.“既出军门,群臣皆惊”中的“惊”字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一个“惊”字,含义丰富。既可能是群臣为周亚夫治军之严感到吃惊,也可能是为周亚夫迎接皇帝不周到,冒犯天子之威而惊恐;既可能是群臣为文帝的深明大义而感到意外,也可能是为周亚夫过于拘泥于军纪而惊讶。 3.本文着重刻画了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但直接的描写并不多,而是运用了对比烘托的手法来凸显其形象,请找出文中的三处对比,并说说这些对比说明了什么。 明确: ①细柳军与霸上军及棘门军的对比。“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说明军容严整,戒备森严,严阵以待。“直驰入”———说明军规松散,守备松懈。 ②文帝及随从入营的对比。“不得入”———表明细柳军军纪严明。“直驰入”———表明霸上军及棘门军的军纪松弛。 ③三营将领的对比。“持兵揖”“请以军礼见”———周亚夫严守军纪,一丝不苟。“将以下骑送迎”———将军带头违纪,无视军规。 这些对比表明周亚夫治军严谨。因而细柳军军容严整,军纪严明,军令如山,而霸上军和棘门军军纪松弛,军容涣散。 4.课文最后一段引用汉文帝的话作结是不是显得多余? 明确:最后一段借文帝之口将霸上军、棘门军与周亚夫领导的细柳军再作对比,进一步衬托出周亚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