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16695

第六课 从众与自主 第一课时 剖析从众

日期:2024-06-26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7次 大小:38960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从众,第六,自主,第一,课时,剖析
  • cover
课件23张PPT。 第六课从众与自主 1 剖析从众 第三单元 走自己的路咕 咚 来 了.EXE 一位在物资短缺年代养成排队过敏的读者,撰文在一家报纸上发表一则笑话:一日闲逛街头,忽见一长对绵延如龙,赶紧站到队后排队,唯恐错过什么购买紧缺必需品的机会。等到队伍拐过墙角,自己不禁哑然失笑,自觉贻笑大方,赶紧悄然退出队伍, 笑话 原来大家是排队上厕所。说一说阅读教材P52“某日......向东跑!”材料。 你能说出这些都是一种什么现象吗? 教学目标 1、知道从众的含义,了解从众的表现; 2、能正确认识从众现象的两面性; 3、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避免盲目从众。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认识从众现象,避免盲目从众。 难点:中学生对从众的两面性的认识人人人人人种种  有一个女孩发现自己穿白色连衣裙很好看,于是穿上了白色连衣裙。  有几个女子发现这个女孩的白色连衣裙很好看,于是也穿上了白色连衣裙。  于是穿白色连衣裙的妇女越来越多,有些并不适合穿白色连衣裙的人也穿上。从众:指的是在社会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个体不知不觉或不由自主的与多数人保持一致意见或行为的现象。大家怎么认为,自己就怎么认为;大家怎么做,自己就跟着怎么做。通俗地解释就是“人云亦云”、“随大流”。 从众的表现:心理从众(含义)P53和行为从众(含义)P53 从众现象随处可见: P53-54 说一说1、在你的身边有哪些从众现象? 2、你认为哪些是可取的?为什么?人人人人人的是与非根据下列情境,说说哪些“从众”的作用是积极的?哪些是不好的?为什么?1. 考试前,很多同学在教室里紧张地复习功课。小钟在进教室前还和同学说说笑笑,一进教室马上不笑了,并且悄悄地回到座位上,开始复习功课。 2. 街上,因为一件事情,有两个人发生了争吵。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围观看热闹。 3. 有一个人站在桥上很认真地往下看。其他的人也开始看,虽然大家都不知道在看什么,但是看的人越来越多。 4. 大家都喜欢讨论电子游戏。小真本来不玩电子游戏,但是同学天天都在讨论。为了和大家有共同的话题,他也开始玩电子游戏,却一发不可收拾,整天沉迷其中。他和大家有了共同的话题。 5.小红的好朋友在学弹钢琴,小红知道后,回到家中,吵吵嚷嚷让妈妈也去买钢琴,然而小红对音乐并不感兴趣,况且家里的经济也很拮据。 6.班上近来有些同学穿了一种新式样的鞋,小红认为那种鞋非常时髦,也让妈妈去买,其实她还有一双新鞋没有穿呢。妈妈批评小红:“不要别人怎样做,你就怎样做,要有自己的主见。”小红不服气,认为自己如果不和大家一样,别人看不起自己。 在生活中你有类似盲目从众的经历吗?请举例并分析原因。 阅读教材P56《毛毛虫实验》,谈谈自己的感受 我们从这个毛毛虫实验中可以受到什么启示? 盲目从众会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什么危害呢? 例举你身边盲目从众而造成的不良影响现象?谈谈你的启示? 从众的心理是青少年正常的心理需要,因年龄经验等因素,他们对人对事缺乏评价和鉴别能力,缺乏主见,容易出现盲目从众、“随大流”的现象。如看到别的同学吸烟,自己也吸;看到别的同学染红头发,自己也染;看到别人“为朋友两肋插刀”,自己也积极参与等。这些活动不是高雅情趣的表现,也与培养高雅生活情趣相背离。所以,从众、“随大流”要有选择,有分析,有比较,不能盲目 。正确认识从众心理 有的人对“从众”持否定态度。其实它具有有两重性:消极的一面是抑制个性发展,束缚思维,扼杀创造力,使人变得无主见和墨守陈规;但也有积极的一面,即有助于学习他人的智慧经验,扩大视野,克服固执己见、盲目自信,修正自己的思维方式、减少不必要的烦恼如误会等。 因此,对“从众”这一社会心理和行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认为“从众”就是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