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175596

4.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课件

日期:2024-05-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9次 大小:183207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课件
  • cover
(课件网) 语文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上 4古代诗歌四首 《次北固山下》 学业要求 1.识记相关文学常识,在有感情地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这四首诗歌 2.学会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学会解答诗歌中的炼字题。 3.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培养热爱故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古代诗歌四首 《次北固山下》次,停宿;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题目交代了地点,表明此诗是诗人停宿在北固山下时所作。 题目解读 王湾,生率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其诗流传不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次北 固山下》。 作者档案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 行舟 绿水 前。 旅途在青山之外,船行于绿水之中。 潮平 两岸 阔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 风正 一帆 悬。 顺风行船一张船帆高高悬挂。 旅人前行的路 指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 即舟行,船行 这里指江潮涌涨与两岸相平 顺 海 日 生残夜, 江春 入 旧年。 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思念故土的书信,送到什么地方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 指夜将尽未尽之时 ①首联以对偶句起笔,清新自然,寓情于景,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②颔联写得恢宏壮阔,以小景之实传大景之神。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表现了出来。 课文赏析 ③颈联写出了白日和黑夜的交替以及旧年和新春的更替,含蓄地表达出新事物必定取代旧事物的道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④尾联紧承颈联而来,呼应首联,想让归雁捎去家书来慰藉家人,使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思乡愁绪。 课文赏析 主旨:这首诗借“次北固山下”所见,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1.一词多义 以 以观沧海(连词,表承接,可不译) 歌以咏志(介词,用来) 2.词类活用 东临碣石(名词作状语,向东) 3.古今异义 次 古义:停宿。例句:次北固山下。 今义:次序;也用作量词 4.特殊句式 (1)省略句 ①若出其中[应为“若出(于)其中” ②海日生残夜[应为“海日生(于)残夜 (2)宾语前置句 歌以咏志(应为“以歌咏志”) (3)主谓倒装句 行舟绿水前(应为“舟行绿水前”) 客路一一一青山外、绿水前 次北固山下 观景 潮平岸阔、风正帆悬 海日残夜、江春旧年 江南早春 游子思乡 思乡一一北归大雁、捎书洛阳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诗人借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主旨归纳 ·体会《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颈联所蕴含的哲理。 当残夜还未消退时,一轮红日已经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现春意。作者将红日、春作为新生事物的象征,归纳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一旧事物必将被新事物取代,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小组讨论 寓情于景,景中含理。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人停宿在北固山下,面对十分开阔的江面,身在“客路”的诗人怎能不顿生思乡之情呢?颈联中“生”“入”用了拟人手法,海日生于残夜,驱尽黑暗,江上景物呈现的春意闯入旧年,赶走严冬,表现出了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诗人无意说理,却在描写的景物中蕴含哲理。 次北固山下 写作方法 知识累积:阅读方法 考点:如何解答诗歌中的炼字题 考点解读:“炼字题”是中考诗歌鉴赏中常见的题型。炼字,就是品味该字(或词语)蕴含的情感或品味其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某字(或词语)有什么妙处?②请结合全诗(词)对某字(或词语)进行赏析。③本诗(词)中的某字(或词语)换成另外一个字(或词语)好不好?为什么? 方法点拨:答题时要把该字(或词语)放在句子中,分析其在表现描写对象特点、创造意境、抒发情感等方面的作用。 具体来说,可运用以下方法: 方法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