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178532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第07讲 “文化经典”综合应用

日期:2024-05-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8次 大小:4915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资料,人教,综合,文化经典,补习,教学
  • cover
“文化经典”综合应用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重点语句。 2.熟悉并了解文化经典相关文学常识。 3.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中国文化经典。 知识积累 文学常识 王国维与《人间词话》 王国维(1877—1927),浙江海宁人,字静安,号观堂。我国近代在文学(人间词)、美学(人间词话,红楼梦评论)、史学(观堂集林,殷周史)、哲学(受尼采叔本华,较悲观)、古文字、考古学(对甲骨文的研究造诣颇深,提出二重证据法:运用“地下之新材料”与古文献记载相量印证,以考古代历史文化,成了一种公认科学的学术正流。)等各方面成就卓著,是公认的国学大师。 但天妒英才,王国维50岁时投湖自杀。对其自杀的原因有很多解释,归结起来有两个: 一是表层原因:王国维关心时政,封建忠君思想比较浓郁,对晚清民初的政局心灰意冷,未能承受国民党北伐的心理冲击。二是深层原因,王国维受叔本华思想影响很重,悲观情绪很深,性格内向,用今天的话说,有一定的心理疾病,所以才不能承受外界的压力而自杀。 人间词话是讨论历代词作的批评著作。从形式上看,他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残丛小语式点评方式。所谓残丛小语,意思就是一则一则的点评,前一则和后一则之间没有什么关联,不是首尾贯通长篇大论的论文。但是,如果我们仔细阅读人间词话,就会发现,它与传统的词话有本质的区别,那就是,王国维在整个64则点评中有自己的主线,有较为清晰内在的逻辑。这个逻辑就是:什么是境界,词作最高的境界的标准是什么,作者通过怎样的方式才能创造最高境界。当然,他还有一个最有名的三境界说,意思是,人生如词作,也须有三种不同之境界,等等。 春秋笔法 “春秋笔法”,成语释义指写文章不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语出《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 据说孔子编写《春秋》,在语言层面上“不露山水”,但在表达层面上,自能见其“微言大义”,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例如词汇的选取)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主观看法。后世作者为了阐述孔子的思想,撰写了专门的著作以解释《春秋》的内在涵义,特别是其中涉及礼的一些细节。 这种作法被称为微言大义,或者春秋笔法,被中国古代的传统所褒扬。 《老子》五章 所谓“不露山水”,实指不显露那些不宜明说或不愿直说本意的语句,宜与名家画山水一样,“妙在含糊,方见作乎”,或旁敲侧击,或含义模糊,或闪烁其词,或含蓄委婉,或意在言外,或从旁烘托,或虚掩伪饰,或上下暗示,总之不露本意。当然也有涉及本意的,则往往从轻从宽,或隐隐约约,未见庐山真面日,或扑粉涂脂,顿使恶语变美言。 《老子》又称《道德经》,是道家最早的经典。关于《老子》的作者是谁以及它的成书年代的问题,一直是悬而未决的学术问题。现在一般认为,《老子》基本上反映了老子本人的思想,成书于战国前期老子后学之手,比《论语》晚。老子即老聃,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生活年代大致和孔子同时而略早,孔子曾向他问礼。老聃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后来隐居,不知所终。 《道德经》在国外拥有最多的译者和读者的书。《道德经》是解释道家哲学的主要经文。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