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194910

4.1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课件+教学设计+视频朗读

日期:2024-05-1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视频 查看:10次 大小:2154883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课件,教学设计,视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四首诗歌。 2、品味诗歌语言,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通过诗歌学习和欣赏,培养起赏读诗歌的能力,提高古诗文方面的修养。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了解古代诗歌中的律诗、乐府诗等一般的诗歌常识。 2、提高自己对古代诗歌方面的修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在诵读、品味中,领略诗歌的图画美和意境美,体会诗人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时间】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观沧海》 一、新课导入 请根据老师所给的条件,猜猜这位文学名人是谁? 1.他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2.他是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3.他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鲁迅称他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4.它是我国文学史上所说的“建安文学”的领袖; 5.他的故事被人们编成了许多剧本,但他在戏曲中大多为“大白脸”奸臣形象; 6.他指挥和领导了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官渡之战; 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是他诗歌中的经典名句; 8.“望梅止渴”的故事是他行军打仗中的经典之作; 9.“宁使我负天下人,勿使天下人负我”是他信奉的至理名言; 10.史书评论他:“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挟天子以令诸侯”…… 11.毛泽东评价他:“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二、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曹操,字孟德,是我国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先后灭掉了与他争雄的吕布、袁术等人,统一了北方。他善诗歌,常借诗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其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壮,是文学史上建安文学的开创者。他的诗歌大多用乐府旧题写成,用以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 2、文体知识 这首《观沧海》就是一首乐府诗。乐府诗本是指汉代乐府机构收集整理的诗歌,其中大部分是民歌,东汉末年的文人仿照这种诗歌体例、或用乐府旧题进行创作,他们的诗歌也称为乐府诗。 3、写作背景 《观沧海》是曹操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写于建安十二年(207年)征乌桓途中。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对曹操的统治造成极大的影响,于是207年曹操北伐乌桓,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大后方。在返回途中,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临过的碣石山,又正值秋风萧瑟之际,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他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三、吟读,感知音韵美 1、读准字音 沧(cānɡ)海 碣(jié)石 竦峙(sǒnɡ zhì) 澹澹(dàn) 萧瑟(xiāo sè) 2、视频朗读,注意情感 3、教师范读,读准节奏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深情朗读,注意情感 5、全班齐读,读出气势 读诗要有技巧: 1、要注意节奏和情感。 2、读诗的时候速度要慢。 四、译读,探寻意境美 1、词语解释 水何澹澹: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何,多么。宽广的海面波涛汹涌,多么的有气势呀! 竦峙:(山)高高地挺立。竦,高耸的样子;峙,挺立。 星汉:银河。 萧瑟: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至:极点。 若:好像。 临:登上。 2、诗歌大意: 向东进发登碣石山,得以观赏到大海的奇景。海水是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高耸陡立。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渺的海洋中了发的,银河里的星光灿烂,好像也是从这浩渺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真是幸运极了,就用歌唱来抒发我心中的情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