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201743

22 《孟子》三章课件(73张PPT)

日期:2024-05-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5次 大小:570112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孟子,三章,课件,73张,PPT
  • cover
课件73张PPT。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孟子》三章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 2.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 3.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课时目标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世人称为“亚圣”。孟子是孔子之孙子思的再传弟子,游说于齐梁之间,不被重用,退而与其门徒著书立说。《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南宋朱熹将《孟子》《大学》《中庸》《论语》并称为“四书”。学情 诊断 作家作品夫 ( ) 米粟 ( ) 亲戚畔之( ) 兵革( )学情 诊断 积累字词fúsùpàngé学情 诊断 积累字词 通 假 字学情 诊断 积累字词利 一词多义天时不如地利兵革非不坚利学情 诊断 积累字词之三里之城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环而攻之而不胜学情 诊断 积累字词城三里之城城非不高也学情 诊断 积累字词 古今异义学情 诊断 积累字词② 池非不深也学情 诊断 积累字词③ 委而去之学情 诊断 积累字词④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学情 诊断 积累字词⑤ 亲戚畔之学情 诊断 积累字词⑥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学情 诊断 积累字词⑦ 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学情 诊断 积累字词 词类活用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学情 诊断 积累字词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学情 诊断 积累字词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自主探究全文翻译原文: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自主探究全文翻译原文: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自主探究全文翻译原文: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自主探究全文翻译原文: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自主探究全文翻译原文: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自主探究全文翻译原文: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自主探究全文翻译原文: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自主探究全文翻译原文: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自主探究用“/”为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 顺之。自主探究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作者接着是怎能样论证的?本篇论证的主要特点是采取“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先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再分别举例论证“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最后再从道理上论证中心论点。自主探究怎样才能做到“人和”呢?“人和”用文中的原话来说是指什么?作者的结论是什么?要做到“人和”,就要施行“仁政”,即“得道”。 “人和”,就是文中的“多助”和“天下顺之”,即人民的支持和拥护.结论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自主探究本文反应了作者什么样的政治思想?本文主要是谈战争还是政治?为什么?“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借战争谈政治,孟子想借战争的取胜条件来谈他的政治主张,他主张国君施行仁政,才会得到多助,才会天下顺之,国家才会治理好。合作探究小组讨论请你谈谈这篇文章在写作上有什么特征?(1)逐层论证,层层深入。文章第1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接着运用战例,分别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突出了“人和”的重要;第4段进一步阐发,说明,欲得“人和”,必先要“得道”。全文紧紧围绕得“人和”这一中心,环环相扣,逐层推理,显示出极其严密的论证艺术和极强的逻辑性。?合作探究小组讨论请你谈谈这篇文章在写作上有什么特征?(2)议论中运用排比、对比等手法,使文章气势恢宏,笔酣墨畅,结构缜密。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