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202041

人教版语文初中九年级上册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第10课 岳阳楼记(2课时)含答案

日期:2024-05-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7次 大小:22949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资料,人教,2课时,岳阳楼,10课,补习
    知识 1.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政治家、文学家。其一生论着颇多,诗词散文都很出色,有不少爱国忧民、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名篇有散文《 》、词《 》、诗《江上渔者》等,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2.背景探寻。 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任参知政事,向朝廷提出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重视农桑等10项改革措施。宋仁宗纳谏后陆续推行这些措施,史称“ ”。可惜新政实施后不久就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以失败告终,范仲淹也被贬放邓州。 滕子京与范仲淹是同年进士,虽才华出众却豪迈自负,为权贵所嫉,被贬至岳州做知州。范仲淹熟知他的性格,几次想劝慰开导他,却苦无机会。庆历五年(1045),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写信请范仲淹作记。于是,同样处于人生低谷的范仲淹写下了这一名篇,既规劝了朋友,又抒发了自己的襟怀。 3.知识链接。 记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记”有 、 、 、 等多种类型。碑记是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如《五人墓碑记》。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如《游褒禅山记》《登泰山记》《满井游记》等。杂记是古代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散文体裁。笔记是古代一种以记事为主、篇幅短小、内容丰富的文体。 参考答案 1.北宋 岳阳楼记 渔家傲·秋思 2.庆历新政 3.碑记 游记 杂记 笔记 重点 1.你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传诵千古的名句? 范仲淹“先忧后乐”的思想源于孟子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范仲淹将其进一步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就是要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为此,就要不为外物所动,不论自然环境的阴晴明暗,还是自身处境的顺逆艰难,都不能动摇心中的信念。 纵观范仲淹仕途沉浮几十年,无论是“穷”还是“达”,他忧国忧民之心始终未改。虽然他提出的“忧君”思想有一定的阶级局限性,但他提倡的“先忧后乐”的思想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意义。 2.说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这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内容。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异”是指不同的自然景观引发的迁客骚人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 “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中的“异”是指古仁人不同于上述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环境、自身处境的影响,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全文共5段,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 第二部分(2~4段):描写岳阳楼周围的景色,引出“迁客骚人”登楼“览物”而产生的两种不同感受。(全文的主体) 这部分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2段):写洞庭湖的景色并提出“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问题。 第二层(3~4段):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 第三部分(5段):借对“古仁人之心”的探求,抒发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点明作“记”的时间。 4.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全篇,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5.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同“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