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220916

1.1《它溶解了吗?》 课件(7张PPT)+教案+实验记录单

日期:2024-05-01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61次 大小:357979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它溶解了吗?,课件,7张,PPT,教案,实验
    《它溶解了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什么是溶解。? (2)科学探究? 1.?观察溶解实验,能如实描述过程中看到的现象。? 2.学生能寻求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 3.学生能够通过观察胭脂红的溶解过程类推盐的溶解过程。? (3)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类比分析的严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a建构溶解概念。? 难点:学生通过观察胭脂红的溶解过程类推出盐的溶解过程。?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解法、小组探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 分组材料:烧杯,3个试吃杯,2根玻璃棒(消毒),3根筷子,盐,沙子,胭脂红,吸管,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比较盐和沙子放入水中的现象,引发问题。? 【设计意图:把食盐和沙子分别放入水中会怎样?引导学生猜测,提取学生前概念。然后动手完成操作:静置→观察→搅拌→再观察,把看到的现象进行记录、比较。学生发现沙还在水中,而盐不见了。引发学生思考:那盐到哪儿去了?学生依据生活经验进行猜想。本环节还包含了实验方法、规范搅拌的指导。】? 1.指导:将盐和沙分别放入水中。(PPT出示实验过程)? 2.提示:? (1)玻璃仪器的使用。? (2)边实验、边观察、边记录。? (3)演示、讲解:搅拌的规范操作。? 3.生分组实验。? 4.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5.引发思考:盐“藏”哪里去了?? 【教学反思:学生得益于具体的指导,实验操作规范,观察细致,描述较清晰准确,很好地触发了学生的“思维”。】? (二)探寻盐的“踪迹”,验证猜想。? 【设计意图:盐去哪里了?学生几乎一致推断在水里。“藏”在哪儿呢?学生的前认知会呈现很多的不一样。教学设计上首先试图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去验证,对可行的方法教师予以确认后,再教学生使用“吸管取水”的方法,取得证据,证实猜想,将学生实证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 1.生猜测:盐去哪里了?“藏”在哪儿呢?? 2.生想方法:怎样证明自己的猜想?师适机反馈。? 3.播放吸管取水的视频资料。? 4.学生操作,实验求证。? 5.汇报、交流、整理:盐都藏在了这杯水的各个部位。 【教学反思: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思维在老师的引领下,一步步走向深入。“吸管取水”取证是本环节的亮点,也是本节课“技术”的体现,在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的同时,着力培养了学生的实证意识。实验进行中,教师引导学生将证实的结果用红“●”标注在黑板上的烧杯图形中,这样集中展示了各组的实验结果,证明了盐已“藏”在了这杯水的这些部位。更为巧妙的是,该过程初步完成了一个类似于分子运动?的“建模”过程,为溶解概念的建立以及初中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观察胭脂红在水中的变化,类比推理。?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证实了盐“藏”在了水中,那么盐进入水中后是怎样到达这些位置的。我们借助胭脂红,让这个过程看得见。观察并描述胭脂红进入水中后的现象,是实验方法的放手,又是为建构溶解概念奠基。学生经历观察—描述—类推,真正理解均匀分散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建构溶解的科学概念。】? 1.介绍胭脂红。? 2.确定实验步骤。? 3.分组实验。? 4.汇报交流:描述胭脂红进入水中后的现象。? 5.类推:食盐进入水中可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6.引导学生理解均匀分散,帮助学生建构溶解概念。? 7.沙子溶解在水里吗?———哪些物质能够溶解在水里,哪些不能溶解在水里呢?咱们下节课继续探究。? 【教学反思:借助胭脂红的溶解,让均匀扩散显性化。通过观察描述及思维类推,学生能较好完成“溶解”概念的建构。教学流程及学生思维建构表现得如“行云流水”。课的最后有些物质容易溶解于水,有些物质不容易或不能溶解于水。与单元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