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223841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相遇问题 冀教版(表格式)

日期:2024-06-21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2次 大小:1509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相遇
  • cover
冀教版五上第五单元 相遇问题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数与代数”领域中的内容,“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是传统小学数学教材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它是在学生第一学段学习了小括号的使用方法、会进行整数两步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安排的,是本套教材第二次,以单元形式编排四则混合运算。主要内容包括:相遇问题,三步混合运算,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等。 本节课是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混合运算。教材给了两个例题,一道是分别给出两辆车的速度和相遇时间,求总路程;另一道是给出两辆车的速度和总路程,求相遇时间,考虑到两种类型的题都讲,学生接受起来有难度以及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且以前的旧教材也都是分为两个课时来讲,结合以上分析,这节课我们只讲例1,求总路程。 二、学生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路程、速度、时间”的数量关系,会解答单向行驶问题,会计算有小括号的两步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从四则混合运算的方面讲,没有新的内容,从解决问题方面讲,就是要把“速度×时间=路程”(新知的生长点)发展为“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从这可以看出这节课的关键点是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特征及“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会解答简单的相遇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讨论、自主解答“相遇”问题以及交流算法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与他人交流各种算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渗透模型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四、教学重点:在明确运算顺序的基础上,正确地进行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分析、解决相遇问题。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学 互 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感知模型 (3分钟) 师:同学们,谁今天步行来学校的?小明也是步行来学校的。 师:他每分钟走70米,走了4分钟,一共走了多少米? 师:能说说你这样列式的依据吗? 生:速度×时间=路程 师:小刚每分钟走50米,走了4分钟,? (由学生补充问题再列式计算) 旧知的再现,针对性强,抓住与新知密切相关的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为学习新知识作了适当的铺垫。 二、探究新知 建立模型 (20分钟) 1、点题: 师:我们以前学习的都是一个人或一个物体运动的情况,如果是两个人或两个物体同时相对运动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 2、例题和线段图,准确理解题意。 师:请你自己小声地读读题,把你认为重要的数学信息画一画。 师:你们都找到了哪些重要信息?谁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 预设:速度、同时、相对、相遇 生:客车的速度:每小时92千米;货车的速度,每小时80千米;两车同时从北京和郑州相对开出,经过4小时相遇;求北京到郑州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师:谈谈你对这些信息的理解。 生:客车与货车同时出发,就是同一时刻出发。 师:也就说两车一块儿出发。那你想让它们几点出发?(板书:时间:同时) 生:8点、9点 师:从几个地点出发? 生:北京和郑州两个地方。(板书:地点:两地) 师:怎么理解“相对出发”?(板书:方向:相对) 生:朝面对面的方向,一个向东,一个向西。 师:图上是怎样表示“相对开出”的? 生:图上画着箭头,用箭头表示两车行驶方向。 师:你能用手势表示吗? 生:左右,面对面, 师:都朝同方向,都朝两边,都朝中间,哪个正确? 师:“经过4小时相遇”是什么意思? (板书:结果:相遇) 生:到相遇,两车各走了4小时。 生:客车用4小时,货车也用4小时,两车共用4小时。 师:4小时在图中是怎么体现的? 生结合线段图讲解,左边4条一样长的线段表示客车4小时行的路程,右边4条一样长的线段表示货车4小时行的路程。 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