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254326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1.2 热空气和冷空气 苏教版

日期:2025-10-03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2次 大小:738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反思,-1.2
  • cover
《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第一课空气具有流动性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流动方向以及风的形成。本课从空气的流动性引入空气受热和受冷时会怎样流动的话题,指导学生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认识到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沉,进而认识因地球各个地方冷热不同,造成空气冷热不均,导致了冷暖空气的循环流动而形成风。 教材安排了这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供学生探究:1、认识热空气怎样流动,研究热空气上升的原因。2、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3、了解人们如何利用热空气,制作热气球。4、解释现象,推想风的成因。 学情分析 通过一年的学习,小学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学习科学课的基础,也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思维方式,但分析概括能力还不是很高。学生对空气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但对空气的认识却是非常肤浅的,尤其对空气与风的形成的关系。所以本节课通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实验、游戏活动,让学生能用眼看到热空气上升的现象,使科学知识更加直观。 学习目标 1.能借助物体觉察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 2.知道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以及热空气上升的原理。 3.知道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4.知道地球表面空气的冷热不均是形成自然风的主要原因。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 难点:理解风的形成。 评价任务 1.通过各种观察小活动,认识热空气上升的现象及原理。 2.知道风的形成原因。 教学准备 演示材料:蜡烛、打火机、纸蛇、两个纸杯、一个细木棍、细绳、热水、玻璃板、集气瓶、透明水槽、线香等。 分组实验材料:大号透明塑料袋、双面胶、打火机、蜡烛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上节课吹气球的装置,提问:我们是怎样把气球吹大的呢? 2.学生回答。 3.提问:你们能想办法证明空气从瓶子里跑出来了吗? 4.学生实验,汇报实验方法。 5.谈话:当我们把气球吹大时,气球里的空气占据瓶子的空间,同时原来瓶子里的空气被赶了出来,这说明空气是会流动的。 二、研究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1.谈话:那空气受热时会怎样流动呢? 2.实验1:点燃一支蜡烛,用手分别放在靠近蜡烛火焰的各个方向,感觉热空气在哪里。 3.学生实验。 4.学生汇报。(热空气在蜡烛火焰的上方) 5.提问:说明热空气可能向哪里流动呢? 6.学生回答。 7.提问:能设计实验证明热空气向上流动吗? 8.学生讨论、设计实验。 9.实验2:把纸蛇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10.学生实验。 11.学生汇报。(纸蛇转动) 12.提问:是什么力量使纸蛇转动的呢?实验说明了什么? 13.学生讨论、回答。 14.小结:空气受热会向上流动,热空气上升。 三、探究热空气上升的原因 1.谈话:空气受热为什么会上升呢?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解释。 2.学生猜测,交流。 3.实验3:在木棍两端各挂一只大小相同的纸杯,使木棍保持平衡;用手扶住木棍的一端,用燃烧的火柴烤热另一端纸杯内的空气;移开燃烧的火柴,同时松开扶住木棍的手,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5.提问:为什么底下点火柴的纸杯会上翘? 6.学生回答。 7.小结:点燃火柴后,使纸杯里的空气变热,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就会上升,上升的热空气就推着纸杯往上升了。 8.电脑出示孔明灯、热气球:你知道它们是什么?是谁发明的?利用了什么原理? 四、研究冷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1.提问:那冷空气又是怎样流动的呢? 2.学生根据热空气上升的原理进行推理。 3.提问:能通过一些事例证明冷空气下降吗? 4.学生讨论、回答。(如:夏天开空调的房间,冷风飘向哪里?打开冰箱时,看看“白气”向哪个方向流动) 5.小结:空气受冷向下流动,冷空气下降。 五、探究风的成因 1.提问:我们周围的空气是怎样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