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255862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学案+单元提升+单元检测)(6份打包)

日期:2024-05-0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70次 大小:994638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第二,国家,6份,检测,提升
    单元检测试卷(二)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历史的认识。某同学设计了下列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段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B.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答案 D 解析 示意图展示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的阶段特征是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故答案为D。 2.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经济重心,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获得了显著的发展,使长期以来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距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 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了北方 B.江南经济开发新局面已初步形成 C.北魏的改革促进了江南的开发 D.全国经济重心已转移至南方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获得了显著的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导致了人口的大量南迁,为南方的开发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从而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开发。B项符合题意。 3.在人口大迁移以后,有一位政治人物,刻意使用当地的土语与当地人士交谈,借以拉近彼此的距离。然而当地的士人平时却争相使用洛阳之方言,认为这才是高级语言。这最可能发生的时代是(  ) A.东晋北方士族因躲避战乱而避居江南,乃有这种现象 B.隋炀帝时一面营建东都,一面巡幸江南,造成这种现象 C.唐代武则天营建东都,笼络江南士人,以打击关陇集团 D.北宋士人居开封后,怀念故都洛阳风土,不忘故乡语言 答案 A 解析 由“在人口大迁移以后”可知该时期之前出现过人口迁移的高潮。政治人物企图拉近与当地人的距离,说明北方政治势力已转移到当地。认为洛阳方言才是高级语言,说明洛阳地位突出,可推断其为都城(西晋)。综上所述,该时代应为东晋,故选A项。 4.下面对隋朝特点的简短总结中,最为全面且符合实际的是(  ) A.经济繁荣 B.短暂而繁荣 C.二世而亡 D.节俭盛行 答案 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隋朝是我国历史上存在较短的朝代之一。但隋朝在政治制度方面,确立了影响后世深远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另外还建立政事堂议事制度、监察制度、考绩制度等,因此隋朝历史短暂而繁荣。 5.史料载: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这里的“上”指(  ) A.汉武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答案 D 解析 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为开元,故材料中的“上”指的是唐玄宗,故选D。 6.如图所示两幅犁的构造图片中,后一幅图片体现了农业的发展与进步,这种改进是在(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答案 C 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所以C项符合题意。 7.在汉武帝的主持下,察举制度进一步规范,一是规定以儒术作为取士标准,二是规定察举的内容包括德行、学问、法令和谋略四个方面。这表明察举制(  ) A.促进了汉代教育制度的发展 B.有助于贵族政治的迅速瓦解 C.导致了门阀士族政治的兴起 D.有利于扩大汉朝的统治基础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不能反映察举制与教育制度的关系,故A项错误;西汉实行的是官僚政治,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九品中正制按门第选拔官员,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一是规定以儒术作为取士标准,二是规定察举的内容包括德行、学问、法令和谋略四个方面”,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