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273154

苏教版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课件+学案+练习)8 有《德者必有言》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9次 大小:338014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苏教版,练习,学案,课件,语文,选读
    课件34张PPT。立言有德者必有言动词,开创 名词,创伤 名词,同“疮” 动词,增加人、物形貌的华美 动词,掩饰 动词,整治、修治 形容词,善、美 动词,号令 名词,命令 动词,使 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愤怒、小事情 名词作动词,唱歌 一个人研究而后提意见。 古代外交官。 那我们传述什么呢? 君子说话要谨慎迟钝,行事要勤奋敏捷。 孔子以有病为借口拒绝。 点击右图进入…Thank you for watching ! [基础巩固层]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讷:语言迟钝 B.刚、毅、木、讷近仁 木:愚笨 C.行人子羽修饰之 行人:古代外交官 D.巧言令色,鲜矣仁 鲜:少 [解析] 木:质朴。 [答案] B 2.下列句子中加点“之”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世叔讨论之      B.知之为知之 C.宋何罪之有 D.东里子产润色之 [解析] C项,为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A、B、D三项均为代词。 [答案] C 3.下列句子中不含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取瑟而歌 B.小不忍,则乱大谋 C.因小失大 D.勇者不必有仁 [解析] A项,歌:名词用作动词,唱歌。B项,小:形容词用作名词。C项,小、大:形容词用作名词。 [答案] D 4.下列句子中不是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 A.则小子何述焉 B.昔者龙逢斩,比干剖 C.孔子辞以疾 D.辞达而已矣 [解析] A项,宾语前置句;B项,被动句;C项,状语后置句。 [答案] D 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 A项,①介词,对于;②介词,从。B项,①代词,……的人;②助词,表判断。C项,①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代词,他。D项,①②均为连词,都表示修饰关系。 [答案] D 6.名句填空。 (1)有德者必有言,_____。 (2)巧言乱德。_____,_____。 (3)巧言令色,_____。 (4)君子欲_____而敏于行。 [答案] (1)有言者不必有德 (2)小不忍 则乱大谋 (3)鲜矣仁 (4)讷于言 [阅读提升层]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7~8题。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①也,而用②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③;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 ———《韩非子》 【注】 ①为吾善:自我完善。②用:使。③不什数:不能用十来计算,即不到十个。 7.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 孔子:_____ 韩非子:_____ [解析] 本题两段文字分别截取于《论语》和《韩非子》。“仁”是《论语》这部书的思想核心;韩非子是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是其代表作品,主张以法治国。 [答案] 孔子:为政以德 韩非子:依法治国 8.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 _____ _____ _____ [解析]———仁”是《论语》这部书的思想核心,法家学说强调“法”(法律、法令,是要求臣民必须遵守的)、“术”(权术,是君王控制驾驭臣民的手段和策略)、“势”(权势,包括地位和权力,是君临臣民的客观条件)。法家人物对这些各有侧重,商君任法,申子用术,慎到重势,而韩非子则结合了法、术、势,所以说他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也是最早提出君权至上以及“三纲”的法家代表人物。所以本题只要抓住了以上几点就不难回答了。 [答案] 孔子认为“法政”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缺陷,所以要“德治”;韩非子认为能够自我完善的人很少,要管理众人,必须以法治国。两种观点各有侧重,各有偏颇,应相互补充。 【参考译文】 孔子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不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