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273168

苏教版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课件+学案+练习)3 《君子之道》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4次 大小:318160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苏教版,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
    课件38张PPT。仁者爱人君子之道“弟”同“悌”,尊敬兄长 名词作动词,做器具 名词作动词,与……交友 意动用法,以……为主、亲近 意动用法,以……为乐 意动用法,以……为病,惭愧、担心 意动用法,以……为乐 再次一等的。 它如何能走呢? 不使君主的使命受到侮辱。 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 算得什么呢? 君子懂得的是义(或“君子对义懂得”),小人懂得是利 (或“小人对利懂得”)。 点击右图进入…Thank you for watching ! [基础巩固层]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喻:比喻 B.过则勿惮改 过:有过失,犯错误 C.君子和而不同 和:指不同的人或事物 达成和谐的关系 D.更也,人皆仰之 更:改正 [解析] 喻:明白,懂得。 [答案] A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君子和而不同    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B.①君子之过也 ②如日月之食焉 C.①何足算也 ②过也,人皆见之 D.①何如斯可谓之士矣 ②今之从政者何如 [解析] A项,①连词,表转折,却;②连词,表假设,如果。B项,①结构助词,的;②助词,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①助词,表疑问,相当于“呢”;②助词,表停顿。D项,都是疑问代词,怎样。 [答案] D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活用现象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君子不器 B.主忠信 C.乐节礼乐 D.君子病无能焉 [解析]  A项,器:名词用作动词,做器具。B、C、D三项都是意动用法。 [答案] A 4.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其何以行之哉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我未之见也 D.毋友不如己者 [解析] A、B、C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D项为一般句式。 [答案] D 5.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人不可以无耻 B.无耻之耻,无耻矣 C.今之从政者何如 D.先帝不以臣卑鄙 [解析] A、B、C三项古今意义相同。D项,卑鄙:古义,“卑”指出身的低微,“鄙”指见识短浅;今义,品质恶劣。 [答案] D 6.名句填空。 (1)人而无信,_____。 (2)_____,小人喻于利。 (3)_____,小人同而不和。 (4)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_____;更也,_____。 [答案] (1)不知其可也 (2)君子喻于义 (3)君子和而不同 (4)人皆见之 人皆仰之 [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7~10题。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孟子·离娄下》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论语·子路》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敢问其次       其次:次一等 B.抑亦可以为次矣 抑:但 C.使于四方 使:出使 D.乡党称弟焉 弟:兄弟 [解析] 弟:同“悌”,尊敬兄长。 [答案] D 8.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孟子把义放在最高标准,孔子在与子贡的谈话中把品德修养和国家利益放在最高标准。 B.孔子和孟子都一致谈到了作为“士”的行为准则:言是不需要信,行也是不需要果。 C.信是儒家的核心观念之一,孔子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其实孔子也认为“信”是“士”的重要标准。 D.孟子还说过:“君子不亮(同‘谅’,即信),恶乎执?”即君子不讲信用,怎么能有操守?所以孟子并不认为君子不需要讲信用。 [解析] B项与原文不符,原文说的是不要固执于言和行。 [答案] B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译文:_____ _____ (2)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