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荷塘月色 [语言建构]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煤屑( ) 幽僻( ) 蓊蓊郁郁( )( ) 踱着( ) 弥望( ) 袅娜( ) 霎时( ) 宛然( ) 酣眠( ) [答案] xiè pì wěnɡ yù duó mí niǎo shà wǎn hān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娜 曲 荷 脉 2.语境辨析法 独处( ),只有我自己的时刻,它的妙处( )在于即使没有爱恨、没有激动烦躁,我也依然能强烈地感觉到自己的存在,这是一种丰富的安静,一种精神的宝藏。 [答案] 1.nuó Nà qū qǔ hé hè mài mò 2.chǔ chù 二、写对字形 [答案] 嬉 嘻 嘻 采 彩 僻 避 癖 裾 倨 踞 三、积累词语 1.理解辨析 (1)斑驳·斑斓 两者都是形容词,都有“色彩多”之意。 “斑驳”也作“班驳”,指的是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种颜色,花花搭搭的,一般指光与影交错形成的情境。 “斑斓”指灿烂多彩,一般是就颜色而言。 (2)幽僻·偏僻 两者都是形容词,都有“偏远”之意。 “幽僻”指昏暗而僻静。 “偏僻”指远而不便。 2.明确词义 (1)没精打采:_____ (2)蓊蓊郁郁:_____ (3)别有风味:_____ [答案] (1)形容不高兴,不振作。精,精神;采,神色。(2)形容树木茂盛的样子。(3)比喻另有一种趣味或特色。 [语言运用] 1.判断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写法和成语运用的正误,并改正。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xiè)路。这是一条幽僻(bì)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莫。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改正:_____ [答案] 僻(pì) 寂寞 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_____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①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②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③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④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A.②③①④ B.④②①③ C.④①②③ D.②①③④ B [这段文字紧紧围绕“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顺序展开,由远景到近景,由高处到低处。④句紧承前面的“杨柳最多”,然后按照“树色”“树梢”“树缝”的顺序展开。] 3.指出下面句子中的语病,并改正。 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即使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改正:_____ [答案]———今晚却很好,即使月光也还是淡淡的”中搭配不当,后句是转折关系,应用“虽然”,而“即使”表假设。 [资料链接] 民主战士———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现代著名散文作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5年,朱自清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开始从事文学研究,创作方面则转以散文为主。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主要作品有《踪迹》、《背影》、《欧游杂记》等。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向往自由的知识分子在国内两大政治力量尖锐对立的形势下,不得不陷入进退失据的困境之中,既反感国民党的反革命,又对共产党的革命心怀疑惧。朱自清此时内心“惶惶然”、“不平静”,“只有暂时逃避的一法”。在某种意义上,“荷塘月色”(宁静的大自然)的“梦”正是朱自清的精神避难所,但他仍然不能摆脱处于时代中心的“热闹”的“群居”生活的蛊惑,这就构成了朱自清内心的矛盾冲突,这种矛盾冲突表现在《荷塘月色》里“荷塘月色”与“江南采莲”这“冷”与“热”、“静”与“动”的强烈对比、互相颠覆的图画中。 散 文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