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289142

必修1第4章第6节超重和失重 课件+教案

日期:2024-04-27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0次 大小:328954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必修,4章第,6节,超重,失重,课件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学设计 课题 超重和失重 单元 4 学科 物理 年级 高一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第四章中的第六节内容,本节课是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来研究超重和失重现象,是本章知识应用一个典型例子。对超重和失重现象产生原因的分析要用到牛顿第二定律,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定律的理解和巩固,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这还是一个贴近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而且与航天技术紧密联系,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这节课对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具有极其重要的引导作用,是一个很好的教学资源。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的本质,知道超重与失重现象中,地球对物体的作用力并没有变化; 2、能够根据加速度的方向,判别物体的超重和失重现象; 3、知道完全失重状态的特征和条件,知道人造卫星中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4、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释实际中的超重和失重现象。 二、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建构超重和失重的物理观念,了解超重和失重的原因,超重和失重与运动方向、加速度方向关系。 科学思维:学会对实际情景“建模”,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思考、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科学探究:经历探究产生超重和失重现象原因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进一步学会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科学态度与责任:体验学以致用的乐趣,感受物理与生活、社会与科学技术的相关性。 重点 把超重和失重现象与牛顿运动定律联系起来,探究现象本身和加速度的内在联系。 难点 设计问题梯度,筛选教学资源,设计典型实验,引导学生探究,控制讨论交流时间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做一做:用手迅速向上提起重物观察秤的示数,当物体静止后观察秤的示数,你发现示数相同吗?这是为什么呢? 出示图片 参考答案:示数不相同,用手迅速向上提起重物时示数较大。 这一现象就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超重和失重现象有关。 学生动手操作并观察示数 体会视重与物体的加速度有关,引出本节课题超重和失重。 讲授新课 一、重力的测量 1.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G=mg(实重)。 2.重力的称量 (1)视重:测量仪器显示的读数,是指物体对台秤的压力或对弹簧秤的拉力。 (2)测量重力常用的两种方法 一种方法是,先测量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 g,再用天平 测量物体的质量,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G = mg。 另一种方法是,利用力的平衡条件对重力进行测量。 根据二力平衡的原理:物体受到的重力G=台秤对物体的支持力F;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物体对台秤的压力F'和台秤对物体的支持力F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因此物体的重力G=物体对台秤的压力F'(数值上)这是测量重力最常用的方法。 二、超重和失重 1.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视重>实重)。 2.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视重<实重)。 思考讨论:人站在体重计上向下蹲的过程中,为什么体重计的示数会变化呢? 分析:体重计的示数称为视重,反映了人对体重计的压力。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人对体重计的压力与体重计对人的支持力 F N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解析:选取人为研究对象。人体受到重力 mg 和体重计对人的支持力 FN ,这两个力的共同作用使人在下蹲的过程中,先后经历加速、减速和静止三个阶段。 (1)人加速向下运动 设竖直向下方向为坐标轴正方向,如图所示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g - FN = ma FN = m(g - a)< mg 即体重计的示数所反映的视重(力)小于人所受的重力,所以属于失重现象。 α 向下 视重 < 重力 失重现象 (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