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29117

第七课第一框:财产属于谁

日期:2024-06-16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3次 大小:1605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第七,第一,财产,属于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题 第一框 财产属于谁 课型 新授 课时 1课时 主备人 辅备及学案使用人 使用时间 第七课:拥有财产的权利第一框:财产属于谁★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什么是财产所有权,财产所有权归属,认清合法财产。了解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受法律保护,法律是个人财产的守护神。正确识别个人财产的合法性,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财产所有权。能力目标:1、思考和探究合法财产所有权并学会运用最常见的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财产所有权。2、能对案例展示进行简单的分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充分认识到不能占有非法财产,树立正确的财产观和法律维权意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教学重点: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财产权。★教学难点:对个人财产合法性的认识。★课前准备:收集财产所有权的典型案例。★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日前,成都市某公司宋女士不慎遗失了一个信封,内装现金一万元。本月3日,信封被宋的同事王某拾到,在找不到失主的情况下,王以个人名义把拾到的钱捐给了某贫困地区。不久,宋得知此事,找上门来要钱。失主一脸委屈,拾者连声喊冤。一个问:“感谢你拾金不昧,但我的钱你怎能随便捐?”一个说:“我没贪你一分钱,凭啥叫我还钱?”  宋女士认为,王某承认捡到了她的钱,就应把钱还给她。谁把钱捐出去的,谁就应负责把钱追回来。王却说,他拾到钱后曾到处寻找失主,未果。他不能老把钱放在家里,所以就把钱捐给贫困地区了。在这件事上,他没有任何过错。请问: ①你认为王某的话有没有道理? ②拾来的钱能捐献吗?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相关的内容.二. 布置学生自学:要求学生用3分钟时间自读课本p68-701、社会财富按归属分几种?P682、公民个人财产包括哪些 P693、什么是财产所有权?P704、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重要意义?P715、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法律?P72-736、当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该怎么办?P74三、后教:1、下面请大家想想在生活中还有哪些财产?他们都是属于谁的?学生1:学校教室的桌椅电脑、投影仪。学生2:我们自己用的书本、钢笔、书包、电子词典、计算器。学生3:街上的商铺、电话亭、道路。学生4:矿上、铁路、土地、草原。学生5:父母公司里的办公用品。学生6:家里的电脑、家具。这些财产分别归谁所有?学生回答:(个人、集体、国家。)2、在这些社会财富中,哪些是属于我们个人合法所有的?请看教材P69和下面几个事例: ①某农民在开垦荒山时无意中挖出两件国家二级文物,卖给文物走私贩子,得款三万余元。②万向集团某部门经理因工作出色年终获奖金10万元。③在我国,施工中发现的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 讨论并回答: ①上述哪些财产属于个人所有?哪些不应该属于个人所有?为什么?②说说看,属于你个人的财产有哪些?3、教材P70中的图例,分别说明小王的父亲对属于自己的财产拥有什么权利? 引导学生认识财产所有权的具体表现形式,特别是处分权分为事实上的处分和法律上的处分。拓展:案例:张明的家长花3600元买了一架数码相机。三个月后,张父发现相机不见了,经再三追问,张明说他将相机以1000元的价格卖给了同学。张父找到那位同学及其家长,表示愿以1000元将相机赎回,但那位同学的家长认为:张明是14岁的中学生,不是小孩,说话是算数的,买卖已成交并写有字据,双方出于自愿,哪有反悔之理,不同意退回。请问: 你如何看待中学生张明的卖出行为?学生回答:教师:我国民法通则第12条规定:“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4、阅读教材P71的资料,说说小涛家的财产失而复得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充分说明了国家保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