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309101

5.2 酸和碱的性质研究 教案(共3课时)

日期:2024-05-20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3次 大小:20780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性质,研究,教案,3课时
    5.2 酸和碱的性质探究(共3课时) 第1课时 稀酸的性质探究(一) 一、设计思想 二期课改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获得知识,更是让学生体验知识、原理的学习过程,使学生了解研究物质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为此,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模式,通过问题、假设、实验、结论和应用等环节,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会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本身就能引发学生浓厚的认知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实验能给学生带来直观深刻的认识,为此本课设计了一系列探究性和验证性实验,让学生亲自探究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规律,充分发挥实验对学生认知、情感、态度、方法的激励和引导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浓盐酸的挥发性和浓硫酸的脱水性。 (2)理解稀盐酸和稀硫酸与碱性氧化物的反应。理解稀盐酸的化学性质。 (3)知道盐酸的主要用途。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运用分类、归纳和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逐步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自动手实验,获得亲自参与探究的体验,增强探究的兴趣。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稀盐酸的化学性质。 难点:理解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及有关方程式的书写。 四.教学用品 药品:浓稀盐酸、浓稀硫酸、锈铁钉、氧化铜、柠檬酸晶体、柠檬酸溶液、镁带,紫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pH试纸、Na2CO3溶液、Cu(OH)2、Zn片。 仪器:试管,试管架,试管夹、药匙、滴管、四分培养皿或六孔井穴板、酒精灯、火柴、镊子。 教具和媒体: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流程 1.流程图 2.流程说明 [1] 创设实验情景:学生和教师同时做硫酸(浓、稀)和蔗糖的实验,现象完全不同,引发认知冲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动手实验,体验柠檬酸溶液和柠檬酸晶体、稀盐酸和浓盐酸性质的不同。 [3] 根据三组实验的现象,体会酸的性质一般要在水溶液中才能体现出来;酸的浓度不同,性质有所不同。得出“酸所处环境不同,性质可能不同”的结论。 [4] 三组实验在得出上述结论的同时,还体现了浓盐酸的挥发性浓硫酸的脱水性。 [5] 创设情境,应用浓盐酸的挥发性和浓硫酸的吸水性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回忆前面学习过的有稀盐酸参加的化学反应,初步构建稀盐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 [7] 通过实验,理解盐酸和稀硫酸都能和金属反应放出氢气。 [8]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酸与碱性氧化物的反应,突破难点。 [9]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运用化学用语来描述化学反应。 [10] 形成碱性氧化物的概念,理解稀盐酸和稀硫酸的一个新的化学性质。 [11] 归纳盐酸的化学性质,形成盐酸化学性质的完整知识网络。 [12] 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理解盐酸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 六、教学案例 1.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对照实验引入课题 引入:今天我们要学习酸的性质,谁想上台跟我合作完成一个实验? 动手实验:学生和教师同时操作,分别将稀硫酸和浓硫酸倒入两杯蔗糖中,搅拌, 老师的烧杯里面的蔗糖发黑膨胀,学生的烧杯里没有明显变化 过渡:我的黑面包新鲜出炉啦!为什么他就没有做出来呢?我们到两组对照实验中去寻找答案! 一位同学上讲台和老师一起做实验。 学生对迥然不同的实验现象产生极大的好奇,想知道原因。 同样的实验,现象迥然不同。这种反差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产生探究欲望。 学生分组实验 在PPT上以图示呈现分组实验的内容: (1)向柠檬酸溶液和柠檬酸晶体中分别放入镁带(2)先在稀盐酸的瓶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