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综合检测(二) 一、选择题 《齐民要术》有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据此完成1~2题。 1.下图各条曲线中,能正确反映“天雨新晴,北风寒彻”天气的气压变化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应明确题干的意思,“天雨新晴,北风寒彻”表明是冬季冷锋过境后的天气现象,由于锋面过后天气转晴,且受冷气团控制,则气温变化是由高到低,气压变化必然是逐渐升高,所以②曲线符合。 答案:B 2.造成“是夜必霜”的原因主要是下图中( ) A.a减弱 B.b减弱 C.c减弱 D.d减弱 解析:锋面过后天气转晴,且受冷气团控制,夜间大气逆辐射较弱,保温作用小,易产生霜冻现象。a表示射向地球的太阳辐射,b表示太阳辐射被地面吸收,c表示大气逆辐射,d表示地面辐射,所以是c减弱,造成“是夜必霜”。 答案:C 读下图,完成3~4题。 3.图示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 A.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 B.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 C.受热带气旋的影响 D.受强冷空气的影响 解析:根据图中所示,亚欧大陆上形成高压,太平洋上是低压,应为冬季。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受强冷空气的影响。 答案:D 4.当P天气系统最强盛时,印度半岛为( ) A.德干高原一年中最凉爽的时候 B.农田干枯,土地龟裂 C.乞拉朋齐降水量多的时候 D.西南季风来得早,造成严重洪涝灾害 解析:德干高原是热带季风气候,无明显的四季,这时气温较低,降水也少,是一年中最凉爽的时候。 答案:A 读某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hPa),完成5~6题。 5.图中a、b、c、d、e五地中最有可能降水的是( ) A.b地、d地、e地 B.a地、d地、e地 C.a地、b地、d地 D.a地、c地、d地 解析:根据图中的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可知,该地区位于北半球;b地位于冷锋锋后、d地位于暖锋锋前、e地受低压系统控制,这几处都易形成降水。 答案:A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天气系统控制我国时,可能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 ②乙天气系统冬季控制我国时会带来寒潮灾害 ③在春季,A天气系统可能会给北方带来沙尘天气 ④江南丘陵的绵绵春雨可能与丙天气系统有关 ⑤丁天气系统会给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带来梅雨天气 A.②④⑤ B.③④⑤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甲为高压,受其影响,易形成秋高气爽的天气;A为冷锋,我国北方受其影响会形成沙尘天气;丙为低压,受其影响,会造成我国江南丘陵地区春雨绵绵。 答案:D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外印发《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海绵城市”建设主要是指通过自然和人工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构建新型的城市水循环系统,使城市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储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读图,完成7~8题。 水循环示意图 7.“海绵城市”建设给图中a、b、c、d四个环节带来的影响,合理的是( ) A.a减少 B.b增加 C.c减少 D.d增加 解析:根据水循环的知识可知a为蒸发,b为地表径流,c为地下径流,d为下渗。根据题干“海绵城市”的作用不难得出a增加、b减小,c增加、d增加。 答案:D 8.“海绵城市”建设的积极作用表现在( ) A.缓解城市内涝的压力 B.解决城市缺水的问题 C.缩短径流集聚的时间 D.省掉污染治理的费用 解析:“海绵城市”建设只能缓解而不能解决城市缺水问题,B错误;减缓径流集聚速度、延长径流集聚时间,C错误;减轻污染但不能根治,D错误;地表径流减少,能够缓解城市内涝压力,A正确。 答案:A 下图示意太平洋东部某海域洋流流向。读图,完成9~10题。 9.M地沿岸海域渔场的成因主要是( ) A.寒暖流交汇 B.b洋流上升影响 C.a洋流性质影响 D.河流带来营养物质 解析:秘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