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319755

6 《芣苢》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课件(67张ppt)+学案+练习

日期:2024-05-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4次 大小:378907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芣苢,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课件,67张,ppt,学案
    6 芣苢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一、读准字音 芣苢(fú)(yǐ )  掇(duō)   袺(jié) 襭(xié) 阴霪(yín) 村酤(gū) 廪(lǐn) 二、一词多义 (1)之 (2)薄 (3)博 三、文白对译 芣 苢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资料链接] 苏辙(1039—1112),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兄苏轼齐名,合称“三苏”。 《芣苢》 《芣苢》选自《诗经·国风》中的《周南》,这是一曲劳动的欢歌,是当时人们采芣苢(即车前草)时所唱的歌谣。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在宋代租佃制度下,地主们把自己的土地租给农民耕种,但在下种、收获、收租时要经常督促指导,有时要亲自参加劳动。这首诗就真实地反映了地主操持农事、治田营生的情况。 《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共305篇。 《诗经》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文本鉴赏] 《芣苢》 这是一曲劳动的欢歌,是当时人们采芣苢(即车前草)时所唱的歌谣。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全是重章叠句,仅仅只变换了少数几个动词,其余一概不变,反复地表达劳动的过程,劳动成果的由少至多也就表达出来,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诗歌首联点明,在农忙时分外孙赶来帮助收割;颔联描写天气状况,淫雨停止,日头晴朗,正是抢收的大好时机;颈联从做饼沽酒饷田这一侧面,反映了劳动的繁忙和辛苦;尾联对操劳农事后的外孙表达了无限的怜爱之情。 ①_____ ②_____ ③_____ ④_____ [答案] ①有 ②袺 ③日出 ④舞墨 [文本深读] 一、阅读课文《芣苢》,回答下面的问题 1.“采采芣苢,薄言采之”这句在诗中有何作用?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答案]———采采芣苢,薄言采之”,是全诗的总起。“采呀采呀采起来”的歌声,亦可称之为劳作的前奏曲。 2.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芣苢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_____ _____ _____ [答案] 妇女们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是在重章叠唱的旋律里,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采”是总体描写,“采采”的反复叠唱,有着音乐美感,也体现着妇女们呼朋引伴,轻松欢乐的情调。“有”唱出了获取的愿望,也似乎传递着发现野菜的信息。接下来四个动词恰是一个完整的劳作过程。“掇”,一片片、一棵棵地摘取、拾取;“捋”,由少而多,进而成把地握取;“袺”,把成把握取的野菜放到手持的衣角里;“襭”,把装满野菜的衣襟掖在腰带间。整个劳作过程描绘得自然流畅,完整有序。 3.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吟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答案] 我反复吟咏这首诗,眼前出现了这样的劳动景象:一群妇女在田野上采摘野菜,她们一边采摘,一边唱歌。她们的动作是如此熟练敏捷,她们的歌声是那样悠扬欢快。她们歌唱着自己的劳动,有个唱,还有和声;她们的心里也在歌唱吧,歌唱劳动,歌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