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320884

(新课标)教科版物理选修3-2第3章 章末复习课23张PPT

日期:2025-10-03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1次 大小:321839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新课标,教科,物理,选修,3章,章末
    [体系构建] [核心速填] 1.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 (1)定义:将非电学量转化为电学量或控制电路的通断的元件. (2)敏感元件 ①热敏电阻和金属热电阻———温度传感器. ②光敏电阻———光传感器. ③应变片———力传感器. ④双金属片———温度传感器. 2.传感器的应用 (1)工作模式:传感器———放大转换电路→ (2)应用 (3)利用斯密特触发器将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转换为突变的数字信号. 常见敏感元件及其特性 1.光敏电阻 光敏电阻在被光照射时电阻发生变化,光照增强电阻减小,光照减弱电阻增大. 2.金属热电阻 金属热电阻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3.热敏电阻 热敏电阻有正温度系数、负温度系数两种.正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4.电容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极板面积、极板间距及电介质材料有关,电容器可以感知引起电容变化的任一外界信息,并将其转化为电容变化,例如,当极板受力时会改变极板间距,从而引起电容变化. 【例1】 如图所示,有的计算机键盘的每一个键下面都连一小块金属片,与该金属片隔有一定空隙还有另一块小的固定金属片,这两块金属片组成一个小电容器,该电容器的电容C可用公式C=e计算,式中常量e=9×10-12 F·m-1,S表示金属片的正对面积,d表示两金属片间的距离.当键被按下时,此小电容器的电容发生变化,与之相连的电子线路就能检测出哪个键被按下了,从而给出相应的信号.设每个金属片的正对面积为50 mm2,键未被按下时两金属片间的距离为0.6 mm.如果电容变化了0.25 pF,电子线路恰能检测出必要的信号,则键至少要被按下_____mm. 解析:计算机键盘是一个电容传感器,由题意知它是靠改变两极板间距从而改变电容,得到相应的电信号.又因两极板间距减小,电容变大,设原间距为d0,按下键后间距为d时电子线路恰能检测出必要的信号,则根据C=e,ΔC=eS得d= = m =0.45×10-3 m=0.45 mm, 所以键至少要被按下的距离为0.6 mm-0.45 mm=0.15 mm. 答案:0.15 1.如图所示是某居民小区门口利用光敏电阻设计的行人监控装置,R1为光敏电阻,R2为定值电阻,A、B接监控装置.则 (  ) ①当有人通过而遮蔽光线时,A、B之间电压增大 ②当有人通过而遮蔽光线时,A、B之间电压减小 ③当仅增大R2的阻值时,A、B之间的电压增大 ④当仅减小R2的阻值时,A、B之间的电压增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R1是光敏电阻,有光照射时,阻值变小,当有人通过而遮蔽光线时,R1的阻值变大,回路中的电流I减小,A、B间的电压U=IR2减小,故①错误,②正确;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U=E-I(R1+r),当仅增大R2的阻值时,电路中的电流减小,A、B间的电压U增大,故③正确;当仅减小R2的阻值时,电路中的电流增大,A、B间的电压U减小,故④错误.故应选C.] 传感器的应用 1.传感器的应用过程包括三个环节:感、传、用 (1)“感”是指传感器的敏感元件感应信息,并转化为电学量. (2)“传”是指通过电路等将传感器敏感元件获取并转化的电学信息传给执行机构. (3)“用”是指执行机构利用传感器传来的信息进行某种显示或某种动作. 2.处理与传感器有关的电路设计问题时,可将整个电路分解为 (1)传感器所在的信息采集部分; (2)转化传输部分(这部分电路往往与直流电路的动态分析有关); (3)执行电路. 【例2】 如图所示是一种水位自动报警器的原理示意图,当杯中的水的水位到达金属块B时,出现的情况是(  ) A.L1灯亮     B.L2灯亮 C.L1、L2两灯同时亮 D.L1、L2两灯都不亮 B [由电路结构可以看出,当杯中的水的水位到达B时,左侧电路被接通,这样螺线管就产生磁场,相当于一个磁铁,对与弹簧相连的衔铁产生吸引作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