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逻辑电路和控制电路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简单的逻辑电路及表示符号. 2.通过实验理解“与”“或”和“非”门电路在逻辑电路中的结果与条件的逻辑关系,会用真值表表示一些简单的逻辑关系.(重点、难点) 3.初步了解集成电路的作用及发展情况. 一、常见的逻辑电路 1.逻辑电路 (1)概念:输出与输入之间存在一定逻辑关系的电路. (2)最简单的逻辑电路———有触点的开关电路:手动或继电器控制. ①电路如图1 ②真值表如表1 图1 表1 2.常见的逻辑电路 (1)开关“与”电路 ①“与”逻辑关系:一个事件的几个条件都满足后该事件才能发生. ②开关“与”电路(如图所示). ③真值表 输入 输出 A B P 0 0 0 0 1 0 1 0 0 1 1 1 (2)开关“或”电路 ①“或”逻辑关系:一个事件的几个条件中,只要有一个条件得到满足,事件就会发生. ②开关“或”电路(如图所示). ③真值表 输入 输出 A B P 0 0 0 0 1 1 1 0 1 1 1 1 (3)开关“非”电路 ①“非”逻辑关系:输出状态与输入状态相反. ②开关“非”电路(如图所示). ③真值表 输入 输出 A P 0 1 1 0 二、用二极管实现“与”电路和“或”电路 1.特点 (1)动作速度快. (2)可靠性极高. 2.实现方法:“与”电路和“或”电路可以用二极管来实现,而“非”电路需用三极管来实现. 三、集成电路 1.应用:逻辑电路是计算机和自动化设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 2.优点:体积小、方便、可靠,适用于系列化、标准化生产等. 3.发展进程 (1)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1946年. (2)1947年,晶体三极管的发明给计算机提供了新的电子器件,1956年研制成功的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成为第二代电子计算机的开端. (3)1958年研制出第一个半导体集成电路. (4)1964年生产出由混合集成电路作为电子器件的第三代电子计算机.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如果一个事件的几个条件都满足后,该事件才能发生,这种关系叫作“与”逻辑关系. ( ) (2)如果几个条件中,只要有一个条件得到满足,某事件就会发生,这种关系叫作“或”逻辑关系. ( ) (3)一个“与”门电路和一个“非”门电路组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复合门电路,称为“与非”门. ( ) (4)在生产生活中,逻辑电路是自动控制电路的核心. ( ) [答案] (1)√ (2)√ (3)√ (4)√ 2.(多选)在基本逻辑电路中,何种逻辑门电路当其所有输入均为“0”时,输出不是“1”的是( ) A.“与”门电路 B.“或”门电路 C.“非”门电路 D.都不可能 AB [当所有输入都为“0”时,“与”门电路输出为“0”,“或”门电路输出为“0”,“非”门电路输出为“1”,A、B选项正确,C、D选项错误.] 3.在如图所示的复合电路中,A、B、C为门电路的输入端,现欲使Y输出“0”,如果C输入端为“0”,则A、B两端分别输入( ) A.0 0 B.0 1 C.1 0 D.1 1 A [当C端输入“0”,“非”电路输出“1”,输出端Y输出“0”时,可知“或”电路的输出端必须为“0”,则A、B端的输入分别为0,0,A正确.] 三种门电路的理解 门电路种类 类比电路图 逻辑关系 “与”门 两个开关都闭合灯才亮,逻辑关系可示意为?C “或”门 两个开关中至少一个闭合灯亮,逻辑关系可示意为CAB “非”门 开关闭合时灯不亮,逻辑关系表示为A?-C,C表示结果成立,-C表示结果不成立 【例1】 如图所示,表示输入端A、B的电势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完成下题.求: (1)开关“与”电路的输出电压P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2)开关“或”电路的输出电压P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思路点拨:①“与”逻辑关系是当两个输入端都有信号输入时,输出端才有信号输出. ②“或”逻辑关系是当两个输入端的任意一个有信号输入时,输出端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