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333402

粤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教案+练习)第4单元 14 《孔孟两章》

日期:2024-05-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2次 大小:535284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孔孟两章,单元,教案,练习,教版,课件
    14 孔孟两章 一、读准字音 社稷(jì)   虎兕(sì)    颛臾(zhuān)(yú) 柙(xiá) 洿池(wū) 数罟(cù)(ɡǔ) 豚(tún) 丧死(sānɡ) 曳兵(yè) 彘(zhì) 庠序(xiánɡ) 孝悌(tì) 二、辨识通假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 (3)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通“———) 三、一词多义  (1)疾 (2)过 (3)见 (4)数 (5)发 (6)于 四、词类活用 (1)无乃尔是过与(名词作动词)责备 (2)填然鼓之(名词作动词)敲鼓、击鼓 (3)树之以桑(名词作动词)栽种 (4)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词作动词)穿 (5)王无罪岁(名词作动词)归罪 (6)谨庠序之教(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 (7)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动词作名词)活着的人;死去的人 (8)既来之,则安之(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来;使……安定 五、古今异义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古义:指有军事行动。 今义:有事情。 (2)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古义:“以之为”的省略,可译为“把它当作……”或“把它作为……”。 今义:认为。 (3)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古义:黄河以北的地方。 今义:越南的首都。 (4)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古义:不要希望。 今义:没有希望。 (5)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古义:两个词,“可”是“可以”,“以”是“凭借”。 今义:一个词,表同意,认可。 (6)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古义:供养活着的人。 今义:保养身体。 六、文言句式 (1)是社稷之臣也。(判断句) 译文:这是国家的臣属。 (2)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判断句) 译文:百姓对于生养死葬没有遗憾,这是王道的开始。 (3)何以伐为?(宾语前置句) 译文: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 译文:这样还不能使天下的百姓归顺君王,不曾有过。 (5)龟玉毁于椟中。(状语后置句) 译文:龟甲和玉器在木匣中毁坏。 (6)申之以孝悌之义。(状语后置句) 译文: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教导学生。 (7)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状语后置句) 译文:就不要希望您的百姓比邻国多。 (8)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省略句) 译文:从前周先王让颛臾担任东蒙山的主祭人。 季氏将伐颛臾 寡人之于国也 [资料链接] 圣人———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出“仁”的学说。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亚圣———孟子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是儒家的理想主义流派。 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推崇孔子,攻击杨朱、墨翟。孟子相传为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父名激,母邹氏。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1.季氏将伐颛臾 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鲁国公室则日趋衰微。鲁襄公十一年,三家“三分公室,各占其一”。二十五年后,三家又“四分公室,孟孙、叔孙各占其一,季孙因把持政权,独占其二”。国君所得的赋税,贡多贡少,听任三家。因为颛臾是鲁国境内的一个附属小国,是公臣,它的贡品为鲁国国君所专有。季康子之所以要讨伐颛臾,一方面“贪其土地,欲灭而取之”,另一方面也担心鲁国国君在政治、军事上同颛臾成为掎角之势,不利于季氏。这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