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333406

粤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教案+练习)第4单元 17《师 说》

日期:2025-10-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0次 大小:313707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师 说,单元,教案,练习,教版,课件
    17 师 说 一、读准字音 句读(dòu)   相师(xiānɡ)   位卑(bēi) 近谀(yú) 郯子(tán) 苌弘(chánɡ) 老聃(dān) 李蟠(pán) 贻(yí) 二、辨识通假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 (2)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读”通“逗”,句子中间需要稍稍停顿的地方) 三、一词多义 (1)传 (2)师 (3)道 (4)之 (5)其 四、词类活用 (1)吾师道也(名词用作动词)学习 (2)或师焉,或不焉(名词用作动词)从师学习 (3)君子不齿(名词用作动词)同等看待 (4)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用作动词)低于 (5)孔子师郯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6)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用作名词)圣明的人;愚蠢的人 (7)小学而大遗 (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8)位卑则足羞(形容词用作动词)觉得羞耻 (9)而耻学于师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五、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表方式,用来……的。 今义:连词,表因果关系。 (3)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古义:普通人。 今义:大家,许多人。 (4)小学而大遗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了。 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给儿童、少年以全面的基础教育。 (5)吾从而师之 古义:两个词,“从”,动词,跟从;“而”,连词。 今义:连词,表目的或结果等;因此就。 (6)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不一定。 今义:副词,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六、文言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句) 译文: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判断句) 译文: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句) 译文:不懂得文章断句,不能解决疑难问题。 (4)而耻学于师。(状语后置句) 译文: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5)不拘于时。(被动句) 译文:不受时俗的限制。 (6)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省略句) 译文: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                                           书。《乐》久已失传,这是沿用古代的说法。传(zhuàn):古代解   [资料链接] 百代文宗———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之为“韩昌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提出了“文以载道”和“文道结合”的主张,反对六朝以来的骈偶之风。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其中有许多为人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 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韩愈写《师说》的社会背景,可以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一段话里看出。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见,韩愈作《师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 说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比“论”随便些。初中学过的《捕蛇者说》、《马说》等都属于“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就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所以《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解说关于“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