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33725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综合测试[1][下学期]

日期:2024-06-16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4次 大小:70818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综合,测试,学期
  • cover
泰兴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三地理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综合测试 命题人:陈和平 2006.11 单项选择题(2×17=34分) 1.目前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是因为 ①人类生存和发展要从环境中获取资源和能量 ②人类生产、消费活动和新陈代谢要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 ③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的再生速度和环境的供应能力 ④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⑤世界人口数量的增长 ⑥生产部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⑤ C.③④ D.③④⑤⑥ 2.中国传统文化中肯定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思想是 A.人定胜天 B.天定胜人 C.天人合一 D.天命主宰 3.局部的环境问题,之所以能够扩大甚至蔓延全球,其原因 ①自然界的大气、水和地表物质的不断运动、循环 ②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影响和渗透的 ③一个地区环境的改变,会使全球所有地区的环境随之而变 ④目前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而发展中国家的面积人口占世界的大部分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读图,回答4-6题。 4.图中显示欧盟成员国排放二氧化碳状况的正确叙述是 A.交通运输业排放比重逐年增加 B.工业部门排放比重有所增加 C.排放总量基本不变 D.其它行业排放二氧化碳很少 5.欧盟成员国的工业部门排放二氧化碳的比重得到明显控制的原因是 A.控制工业发展 B.工业水平落后 C.污染工业迁移到欠发达地区 D.盛行西风将污染物吹向北欧 6.下列不能减少交通运输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途径是 A.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减少交通拥挤 B.植树造林,绿化美化环境 C.规定使用无铅汽油 D.提高汽车燃油装置技术指标 最近,英国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噪音地图。假如下图为某城市噪音地图的局部,图中曲线为等噪音量线(单位:分贝)。据此回答7-8。 7.图中主要的噪声污染源可能是 A.工厂和交通 B.建筑和娱乐业 C.网吧和歌厅 D.采矿和伐木 8.图中A和B两处噪音量向外迅速减少的原因可能是 A.城市严格的噪声管理制度 B.城市绿化带的作用 C.修建隔音设施的结果 D.噪声声波传播过程中自然减弱 阅读“环保综合能力”与“环保破坏强度”曲线图,回答9-10题 9.能正确表示我国目前城市环境与发展现状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0.下列人类活动,符合可持续发展公平性原则的是( ) A.控制人口增长 B.科教兴国,提高人口素质 C.国际合作治理酸雨 D.建立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2005年我国新增9处国际重要湿地,其中4处在云南,分别是大山包、拉什海、纳帕海和碧塔海(如图)。20世纪80年代初,纳帕海周围山上的原始森林已被砍伐殆尽,为开垦田地、扩大牧地,人们设法排干湖水、降低水位,致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当年勘察人员仅调查到残存的100余亩沼泽地、数十只黑颈鹅。读图完成11-13题。 11.与图中4处湿地的形成无关的是 A.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 B.地形相对低洼,容易积水 C.植被较好,容易涵养水源 D.都濒临长江,常受到长江洪水的泛滥而积水 12.纳帕海20世纪80年代的状态 A.影响着云南省的干湿状况 B.影响着对长江水的调蓄功能 C.破坏当地农业生态,使粮食总产量减少D.改变植被垂直分布,破坏环境的整体性 13.从保护湿地和发展经济的角度看,不合理的行为有 A.固定耕地、保护天然林、退耕种草 B.停止挖沙、打坝蓄水、恢复沼泽地 C.利用文化生态优势,发展旅游等绿色产业D.加大投入,进行改造,建湿地公园 食品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必备条件和健康的基本保证。近期全国各地屡有食源性疾病的报道,给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回答14-15题。 14.由于养殖污染、化肥农药污染,使长三角水体中氮、磷过剩、蔬菜农药残留物超标,按清洁生产评估 A.原料的开采过程是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