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6.2中、低产田的综合 治理1、辛店洼低湿地的治理 辛洼店地势低平,最低处海拔只有17.5米,四周高,其洼缘海拔是19.5米左右。冬季和春季时,河流水位基本与洼底高程持平,河水不会倒灌入洼地。而在夏季和秋季的时候,河流水位就高于洼底高程,当降水量大,并与当地引黄河水相遇的时候,河水会倒灌入洼,海拔18.4米以下的土地浸水,地下水位升高。 地势低平,渍涝严重夏秋河流水位冬春河流水位152019181716高程(米)丰收河AB18.4米洼地 辛店洼土地渍涝是严重,但其属于冲积平原的组成部分,该地的成土母质为黄河冲积物,土壤质地较好,而且水资源丰富,水质较好。考虑到低湿地开发潜力较大,再针对辛店洼土地的特点,辛店洼农民开始以挖渠排水的方式治理低湿地,但治理效果如何呢? 辛店洼的主要矛盾是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挖沟排水的办法因其地势低,排水困难,地下水位难以下降,故其治理效果不明显。 只有把地下水、河水、洼地水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 治理,才能有成效。科学工作者逐步摸索出了鱼塘 ———台田的模式治理低湿地 思考1:鱼塘和台田之间是怎么样实现相互促进和相互影响的? 思考2:塘田系统中的鱼塘是怎么样实现立体开发的? 鱼塘和台田各有自己的物种结构。从鱼塘物种结构来看,表层养鸭,上层养白鲢和鳙鱼,中层养草鱼,底层养鲤鱼、鲫鱼。草鱼吃草,其粪便可作水体中的浮游动植物的养料,并增加水体中絮凝物,成为鲢鱼、鳙鱼的饲料。鸭子在水面活动,排泄物落入水体,不断提供碳、氮和磷源,提高鱼塘鱼类天然饵料生物的产量。从台田物种结构来看,果—粮间作:粮食作物包括小麦、玉米、甘薯、大豆、花生、绿豆等,果树为苹果;果—棉间作:苹果树行间种植棉花;果—菜间作:苹果—蔬菜(韭菜、白菜、茄子、番茄、扁豆、青椒、黄瓜、西葫芦、冬瓜、蒜、大葱、萝卜胡萝卜等)间作和葡萄—蔬菜间作。 小结:鱼塘—台田系统是水陆复合人工生态系统,是根据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进行规划、实施和建设的。鱼塘—台田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形成了相互利用,相互促进,多层次、多方位的立体生产方式,实现了微观上的专业化和宏观上的综合化的高度结合,可以保持生产中获得最佳的经济产出,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 辛店洼塘田系统开发立体种养模式,充分利用空间和水体,提高利用率,初步形成以鱼为中心的四个物种结构模式:(1)鱼、粮、果;(2)鱼、菜、果;(3)鱼、棉、果;(4)鱼、草(饲料)、果。 低湿地的治理与开发自然特点地势低平渍涝严重(17.5米———19.5米)水土较好农业利用芦苇、茅草和沼泽地占了大半,无法种粮因洼制宜鱼塘———台田低地高地鱼鸭蟹水生 植物果粮果棉果菜果草为什么?低湿 鱼塘—台田系统包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两个子系统。 台面、坡径上的盐分、养分和有机物质通过地表径流,对鱼塘水质产生影响。台田种植的粮、饲草等是鱼饵料来源。 因此,把鱼塘和台田物种有机地结合起来配置,能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加初级生产力,并合理调配好食物链,有效地利用空间和水体,提高物质和能量的转换效率。 该种治理模式的有何合理性? 这种模式既可保证生产中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又可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这种方法,实际上是在地下水位不变的情况下,加高台田,挖低洼地咸鱼塘,从而利用自然规律,相对降低了地下水位,既做到了水体的充分利用,又使作物避免了低湿的影响。充分利 用自然规律,充分利用空间和水体,进行立体开发,提高光能利用率,合理调配食物链,以起到改造自然,提高生产力的双赢功能。 挖鱼塘:在水中养鱼养鸭,栽种水生经济作物筑台田:在田地里种粮、果、棉和饲料作物,饲养禽畜。2、指导思想:因洼制宜3、治理模式:“鱼塘———台田模式”①地势低平。②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