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359790

三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课件 27张PPT

日期:2025-10-3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6次 大小:202973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课件
  • cover
(课件网)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新阶段 课标要求: 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第1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讨论! 为什么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关键期? (一 )、历史性的跨越 1、背景 (1)国际风云变幻———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2)国内政治经济低谷———信仰危机、外商撤资 2、标志 (1)邓小平南巡讲话 (2)中共十四大 邓小平南巡讲话(1992) 内容:①关于党的基本路线 ②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 ③关于判断实践的标准 ④关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关系 ⑤关于社会主义本质 ⑥关于发展问题 意义:对处于关键时期的中国改革开放事业, 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 1、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1993.11 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既是社会主义的,又是市场经济的 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具体化 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规定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 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中共十五大 1997.9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2)公有制实现形式: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多样化(如:租赁制,承包制,股份制,股份合作制) 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 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迈入新的世纪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邓小平南巡讲话 1992中共十四大召开 1993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1997中共十五大召开 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的过程 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规定国有企业改革基本方向,使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 提出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新论断—-创新.深化 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归纳新中国建立后经济体制的发展变化 1、1949年,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 2、1956年,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 3、1978年,公有制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4、1992年以后,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拓展性思考 计划经济时期的各种票证 70年代的豆腐票和粉票 80年代的布票 为什么当时要用这些票证?? 案例分析   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 分析:企业没有自主权,不能发挥创造性、积极性,造成 了官僚主义,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 1)时间:1984年 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3)内容:扩大企业自主权,政企分开。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4)成效:城市经济出现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 补充国企的改革问题(经济改革的重点) 1)由 来: 2)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