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10张PPT。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3、生命在于运动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分析发现多种动物运动的目的及运动前后身体的变化。 2、能利用简单的工具进行测量,并对测量和分析的结果进行记录。 3、能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合理的锻炼计划。 4、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并对自定的计划进行修改。重点难点:比较运动前后身体的变化。教具准备: 课件、计时工具、学生小组活动用表格。教法学法:讲授、演示、实践操作。 小组合作学习背景知识: 动物运动的主要目的有躲避天敌。捕获食物、寻找合适的栖息地、吸引异性、繁殖后代等。可见,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生存起着重要的作用。“生命在于运动”不仅仅适用于人,也同样适用于其他动物。 心率:心脏在每分钟内跳动的次数叫心率。成年人的心率平均为70次/分运动时,心跳会明显增加,有时可以达到140次/分。 呼吸频率:每分钟内呼吸的次数。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的呼吸频率大约为16次/分———18次/分。人在运动时,呼吸的频率和深度会相应增加。 人体的骨胳肌包括头颈肌、躯干肌和四肢肌。四肢肌包括上肢肌和下肢肌。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肌肉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进行不同的体育运动时,不同的肌肉得到锻炼。 教学过程一、引入活动 1、联系上文,讨论动物运动的意义。 2、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体会动物运动的意义。 3、思考运动员身体特点的形成原因。二、比较运动前后的变化 1、了解两个名词:心率、呼吸频率。 2、小组活动:测量记录每位同学的心率和呼吸频率。 3、全班集体活动,根据老师拍手的节奏原地跳或跑步。 4、记录讨论并小结。 5、鼓励学生坚持锻炼,并再次进行测量记录。 教学过程运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哟!三、制定合理的锻炼计划 1、讨论:分析记录表你们发现了什么? 2、引导学生了解坚持体育运动能使身体更强壮,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 3、提出个人锻炼计划。 4、征求意见,修改计划。 5、展示运动日历。 四、总结点题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加强对骨胳肌的血液供应,使细胞获得更多的营养。经过长期锻炼,纤维状的肌细胞会逐渐变粗,肌肉的体积增大,收缩力增强。因此,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儿童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但是,要循序渐进,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控制一定的运动量。运动过度,会损害健康。同时应注意多种运动项目进行全面地锻炼,使身体各部分得到均衡发展。 五、(板书): 3、生命在于运动教学过程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