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365141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4.1种群的特征

日期:2024-05-09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3次 大小:44041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教案,种群
  • cover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从本节课开始学生将在群体水平上探讨生命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发展变化规律。教材着重介绍了种群的5个数量特征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其中样方的选择和确定是本节课的难点。要求学生学会从哪些方面来了解种群并体会群体与个体间的差异,深入理解“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道理。学好本节课不仅为后面探讨种群数量的变化做好铺垫,也为学习群落和生态系统打下基础。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必修一中学习过种群的概念,对种群有一定的了解,关于“种群”的学习具有较高的生活性、实践性,注重学生的体验和科学方法的把握。学生们的主观愿望是非常希望能多参加实践活动,但学生盲动性较大,观察、取样、获取数据、分析数据、提炼其中的内在原理和规律等等方面的能力有限。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通过细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综合探究能力和信息素养。 3.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将知识目标进一步分为三个子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   1.知识目标   (1)简述种群的概念,并举例种群的特征。   (2)结合种群数量变动例子,能解释种群特征与种群数量关系。   (3)学会种群数量变化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2.能力目标   (1)学习有关概念,培养学生形成概念和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2)初步学会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激发学生今后对科研的兴趣。   (3)通过学习种群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全面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对种群密度、还有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结构等特征的学习,能用种群特征去描述身边的种群,研究身边的种群的特征,并且注重人口的问题,对学生进行人口教育,让学生明白实施计划生育的目的。 4.教学策略 充分利用教材及自己搜集的图片资料将学生引入所设计的教学情景,每一小节都有问题引领,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通过教师的适时引导,让问题链条逐步形成,层层深入,综合提升了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对于本节课的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让学生先自主探究,然后教师引导分析讨论出现的问题,一块总结出样方法的注意事项。标志重捕法的教学可通过调查一小群羊的种群数量,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5 教学实施的程序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导入 种群的定义 前3章我们学习了生物体通过自身的调节维持各项生命活动的进行,但只研究生物个体还是远远不够的。自然界中的任何生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往往组成一定的群体,相互影响,共同生活。今天我们进入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的学习。回忆种群的概念: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种群。 作为个体的集合,种群并不是个体简单的累加,它具有个体不具备的特征。〖提出问题,组织讨论〗A.判断以下描述是种群吗: 1.一片草地上的全部昆虫。 2.一片草地上全部的蒲公英。 3.一个池塘里全部的鲫鱼。 4.一片森林中各种生物个体的总和。B.种群与个体相比较,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思考讨论。 概括总结:A.种群定义的三要素。B.种群相对于个体最大的区别:数量特征。 将学生从个体水平引入种群水平,并体会二者之间的不同。 种群密度 过渡:农业生产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渔业资源什么时候捕捞,捕多少?农田中的害虫什么时候需要防治?这些问题的回答都需要明确一个事实:种群个体数量有多少? 设疑:怎样可以更直观的反映种群的数量? 引出 种群密度。 给出实例:新疆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中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野驴,数量有3.4万头但密度为每平方公里不足一头。 自主学习课本内容掌握种群密度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