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认识周围 教学设计 【单元】第一册第一单元《认识周围》 【课题】摸一摸,掂一掂 【教材分析】 《摸一摸,掂一掂》是小学《科学与技术》第一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在《上海市小学科学与技术学科一年级教学基本要求》中对这节课的学习要求是:用手触摸身边的物体,描述感觉,知道皮肤是人体的感觉器官。玩“手摸‘找’物”游戏,能用触觉来认识纸盒中的物品,收集有关指定物体的信息,做出判断。玩“手摸‘猜’物”游戏,用手摸、掂纸盒中的未知物体,能用触觉来认识纸盒中的物品,收集信息,做出判断。教材希望学生通过摸物体,玩手摸“找”物游戏,利用多种感官“猜”物游戏三个部分对本节课进行学习。结合《一年级教学基本要求》与教材内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能用触觉来认识布袋中的物品,收集有关物体的信息,描述感觉,并做出判断。本单元为第一册第一单元,主要介绍了如何利用人的各种感官通过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尝一尝,摸一摸,掂一掂认识周围世界,这节课是了解人体感官的最后一课,所以我进行了总结性地拓展延伸,让学生利用多种感官对纸盒中的物品进行猜测。并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合理利用多种感觉器官,收集纸盒中物品的信息,对物品做出判断。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初入小学校园,第一次接触《科学与技术》这门课程,对这门课程的了解还不多。学生也是在第一单元《认识周围》这一主题的引导下慢慢开始对生活经验进行提炼,学习有序地利用多种感觉器官认识周围。在生活中,有许多事物是可以直接通过感觉器官去了解的,就像在本节课中布袋与纸盒中的材料。但是也有一些事物在我们直观感受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技术是能让我们看得更远,听得更清楚,让触觉更加灵敏,感受地更全面深入的。随着科学的发展,技术给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因此,在活动三环节中,学生在“隔空‘猜’物”游戏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面对孕妇,如何更好地了解肚中胎儿的情况,感受技术对我们认识事物带来的帮助。而在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推测暗盒》课程中有如何不打开暗盒,通过各种方法推测暗盒中物品的等进一步学习的内容,这节课的了解也为三年级下册相关内容的进一步探究奠定基础。 对于一年级第一学期的新生,处于从幼儿园教育走向义务教育阶段,也是他们从幼儿过渡到儿童的时期。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讲,具有爱动、好玩的特点,且理解能力较弱。针对小学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本节课采取游戏教学方法,可以 激发一年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由于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相对简单,所以在本节课三个游戏活动中,从知道物品在布袋中找,到不知道物品,通过手摸、掂来猜,最后利用多种感觉器官猜纸盒中的物品,难度层层深入,学生的思维开拓需要教师的一步步引导。 【教学目标】 1.通过玩手摸“找”物游戏,知道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用触觉来认识布袋中的物品,收集有关物体的信息,描述感觉。 2.玩手摸“猜”物游戏,用手摸、掂布袋中的未知物体,能用触觉来认识布袋中的物品。并且用收集的信息,对物品做出判断。 3.合理利用多种感觉器官,收集纸盒中物品的信息,对物品做出判断。 4.通过思考如何帮助准妈妈、准爸爸了解他们的孩子,观看孕妇做B超视频,感受现代技术给我们带来的便利。 5.学会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有序、规范地实验。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能用触觉来认识布袋中的物品,收集有关物体的信息,描述感觉,并做出判断。 教学难点:合理利用多种感觉器官,收集纸盒中物品的信息,对物品做出判断。 【设计思路】 1.教学重点及其解决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用触觉来认识布袋中的物品,收集有关物体的信息,描述感觉,并做出判断。通过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