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366914

1.3 解直角三角形(3)课件+教案+学案

日期:2024-05-15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2次 大小:389953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直角三角形,课件,教案,学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3 解直角三角形 (3) 学习目标 1.继续经历将实际问题化归为解直角三角形问题的过程,探索解直角三角形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一些应用. 2.会运用三角函数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和函数思想的运用. 学习过程 【例5】某海防哨所O发现在它的北偏西30°,距离哨所500m的A处有一艘船向正东方向航行,经过3分钟后到达哨所东北方向的B处.求船从A处到B处的航速(精确到1km/h). 如图是某少年宫局部景点示意图.“蹦蹦床”A在“小舞台”C的正北方向,在“正大门”B的北偏东30°方向;“小舞台”C在“正大门”B的东南方向60m处.问“小舞台”和“蹦蹦床”之间相距多少米?“蹦蹦床”距离“正大门”多少米? 【例6】如图,测得两楼之间的距离为32.6m,从楼顶点A观测点D的俯角为35°12?,点C的俯角为43°24?.求这两幢楼的高度(精确到0.1m). 如图,在离铁塔150m的A处,用测倾仪测得塔顶的仰角为30°12′,测倾仪高AD为1.52m求铁塔高BC(精确到0.1m). 在地面上的A点测得树顶端C的仰角为30°,沿着向树的方向前进6m到达B点,在B点测得树顶端C的仰角为45°.请画出示意图,并求出树高(精确到0.1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3 解直角三角形 (3) 学习目标 1.继续经历将实际问题化归为解直角三角形问题的过程,探索解直角三角形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一些应用. 2.会运用三角函数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和函数思想的运用. 重点与难点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解直角三角形的运用. 例5,例6均需化归为解两个直角三角形问题.但例6涉及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交叠在一起,图形和计算都较例5复杂,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学习过程 【例5】某海防哨所O发现在它的北偏西30°,距离哨所500m的A处有一艘船向正东方向航行,经过3分钟后到达哨所东北方向的B处.求船从A处到B处的航速(精确到1km/h). 分析:对没有附图的测量问题,一般我们可先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由示意图可以看出,要求船的航速,只需求出A,B间的路程,这可化归为解Rt△AOC与Rt△BOC. 解: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如图 在Rt△AOC中, OA=500m,∠AOC=30°, ∴AC=OAsin∠AOC=500×sin30°=500×=250(m), OC=OA×cos∠AOC=500×cos30°=500×=250(m) 在Rt△BOC中,∠BOC=45°, ∴BC=OC=250(m), ∴AB=AC+BC=250+250=250(1+)(m). ∴船的航速为250(1+)÷3×60≈14000(m/h)=14(km/h). 答:船从A处到B处的航速约为14km/h. 在例5的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联系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已知时间求速度,关键要知道路程,由此将求速度问题转化为求路程问题.然后根据问题的描述画出船的位置和航行路线,借助图形的直观加以分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问题,这是解决本例的关键,也是本例教学中要让学生重点体验和积累的经验之处. 如图是某少年宫局部景点示意图.“蹦蹦床”A在“小舞台”C的正北方向,在“正大门”B的北偏东30°方向;“小舞台”C在“正大门”B的东南方向60m处.问“小舞台”和“蹦蹦床”之间相距多少米?“蹦蹦床”距离“正大门”多少米? 解:连结AC,与正东方向交于点D. 由题意知,在Rt△BCD中,BD=CD=BC×sin45°=30(m). 在Rt△BCD中, AD=BD×sin60°=30(m). ∴AC=30(+)(m). ∴AB==60(m). 答:“小舞台”和“蹦蹦床”之间相距30(+)m,“蹦蹦床”距离“正大门”60m. 【例6】如图,测得两楼之间的距离为32.6m,从楼顶点A观测点D的俯角为35°12?,点C的俯角为43°24?.求这两幢楼的高度(精确到0.1m). 解:如图,作DE⊥AB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