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369387

8.3 琵琶行(三课时)课件(14+18+18张ppt)+教案+课文朗读

日期:2024-05-0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2次 大小:2264126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琵琶,课时,课件,14+18+18,ppt,教案
    《<琵琶行>并序》教案 教学目标 1.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2.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3. 结合诗人生平经历与诗歌内容理解诗中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2.结合诗人生平经历与诗歌内容理解诗中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描写音乐艺术沟通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是理解本诗的难点。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 两千多年前,一个文雅学士,一个山野樵夫,演绎了一曲音乐传奇;一千多年后,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用音乐演绎了一曲千古绝唱,“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在悠悠的浔阳江边,瑟瑟秋风中,一个美丽忧伤的故事便诞生了,一直回响在历史的长河中,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课文《琵琶行》,体味诗人的情感和心灵。 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和背景 1.简介作者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读书时期特别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疮。少年就以诗成,曾以《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到京城拜望大诗人顾况,深得赞赏。29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以44岁为分界线,前期抱定“兼济天下”之思,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力求通俗,与元稹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后期则“独善其身”。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 2.简介写作背景 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 3.本文属于乐府诗,简介乐府: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这首诗属于后者。 4.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行,又叫“歌行”,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三、指导朗读 1.注意读音 铮(zhng) ?悯然(mng) ?转徙(x) ?浔阳(xún) ?枫叶(fng) ?瑟(sè) ?声声思(sì) ?捻(nin) ?霓裳(nícháng) ?秋月白(bó) ?衣裳(cháng) ?红绡(xio) ?钿头银蓖(diàn bì) ?谪居(zhé) ?整顿衣裳———(cháng) ?还独倾———(huán) ?间关———(jin) 2.听配乐朗读 3.自由散读 四、疏通小序,积累字词 明年———(第二年) ?年长色衰———(女性面容) ?遂命酒———(摆上酒宴) ?使快弹数曲———(畅快) ?感斯人———(被感动) ?因为长句———(于是写下了) ?歌以赠之———(作歌) ?凡六百一十六———(一共) ? 五、合作学习 朗读并翻译小序。 ? 第二课时 一、把握梳理课文内容结构。 全诗按时间顺序分为五段: (一) 江头送客闻琵琶 (二) 江上聆听琵琶曲:(邀见歌女;演奏名曲;听者陶醉) (三) 歌女倾诉身世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