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章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框内, 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 ①实行环境管理的必要性 ②环境伦理的道德建设 ③青年环保运动 [学思心得] _____ _____ _____ 课件7张PPT。第五章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章末小结与测评点击右图进入…Thank you for watching ! 第一节 认识环境管理 学习目标:1.了解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 2.理解环境管理的对象和执行主体。(难点) 3.掌握环境管理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重点) 一、实行环境管理的必要性 1.环境管理的必要性 环境问题不是单靠技术所能解决的,还必须借助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管理手段。 2.资源与环境问题的重要成因 源于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特别是社会经济活动目标的纯经济性和行为的无约束性。 3.环境管理的概念 对人类损害自然环境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 二、环境管理的对象和执行主体 1.环境管理的对象 (1)个人:个人的消费需求和不良的环境行为。 (2)企业:生产全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3)政府:具有双重身份,它既是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又是被管理的对象。 2.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 (1)执行主体:国家和政府。 三、立法和行政干预是管理的主要手段 1.管理手段 (1)主要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其他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宣传教育手段。 2.公民要求 (1)应当具备一定的环境法知识。 (2)运用法律手段约束自身行为和保护自己的利益。 (3)利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案件的发生。 1.环境管理是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社会活动。 ( ) 2.加强环境管理,促进经济高速发展。 ( ) 3.环境管理的对象包括个人、企业和政府。 ( ) 4.我国政府没有制定完整的环境管理的基本国策、方针、政策、制度和行动方案。 ( ) 5.世界环境日当天环保部门都会举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此举在环境管理中所体现的管理手段是 ( ) A.法律手段 B.行政手段 C.技术手段 D.宣传教育手段 提示:1.√ 环境管理就是对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 2.× 环境管理的核心是协调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关系,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3.√ 环境管理的对象包括个人、企业和政府三个层次。 4.× 我国政府有一整套的基本国策、方针、政策、管理制度和国家行动方案,为环境管理提供保证。 5.D [环保部门对世界环境日的系列庆祝活动,实质上是一种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手段。] 实行环境管理的必要性及目的 2018年12月17日,生态环境部召开常务会议,观看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片中暴露的问题触目惊心,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除沿海开放地区外,经济密度最大的经济地带,同时也是我国水环境问题最为突出的流域之一,多年的监测数据显示,长江经济带面积虽占全国的21%,但废水排放总量占全国的40%以上,单位面积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强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5至2.0倍,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石化、化工、医药、有色金属采选冶等高环境风险行业企业众多,典型的“化工围江”产业布局致长江生态环境风险加剧。 问题1 (综合思维)为什么要实施环境管理? 提示:环境问题主要是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造成的,特别是社会经济活动目标的纯经济性和行为的无约束性,因此单靠技术方法是不能完全解决环境问题的,它不能从根本上控制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发展。实行科学有效的环境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环境问题的产生,也能使相应的技术措施更有效。 问题2 (综合思维)我国对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强环境管理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通过环境管理达到既发展经济、又不超过环境的容许极限的双重目的。 问题3 (地理实践力)为什么说政府既是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又是被管理的对象? 提示:因为政府直接投资兴办诸如供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