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回声现象 填空题。 1、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 )。 2、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 )回来,这种现象就叫做( )现象。 3、( )是北京天坛皇穹宇的圆形围墙。 4、回音壁的墙面坚硬光滑,对( )有很好的反射效果。 5、如果两人站在回音壁的东、西配殿,对( )轻声说话,双方均能听到。 判断题。 对着山谷大声的叫,能听到山谷传来的回声。 ( ) 2、将木板拿走后,我们还可以听见手表传来的“滴答”声。 ( ) 3、平常我们在挑西瓜时,用手敲一敲西瓜来判断西瓜有没有熟,是用到了回声现象。 ( ) 4、蝙蝠探路是根据回声的原理。 ( ) 5、在教室里我们听不到老师讲课的回声,是因为被学生挡住了。 ( ) 单选题。 在“活动2”中的实验中,如果把木板拿走,还能听得到“嘀嗒”声吗?( )。 能 B、不能 C、不确定 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这是因为(???)。 手挡住了声音,锣声无法传播 B、锣面停止振动 C、锣面振动变小 在下面这些地方拍手,不能听见回声的是( )。 卫生间 B、室内无人的大礼堂 C、室外宽敞的田径场 回声是一种人耳能清楚听到的( )声。 反射 B、撞击 C、敲打 简答题。 在“活动2:声音能被反射”中,为什么同学可以听清手表的“嘀嗒”声,说说声音的传播路径? 你能说说与回声有关的成语吗?(举三到五个) 3.7 回声现象答案 填空题。 1、振动 2、反射 回声 3、回音壁 4、声音 5、墙 判断题。 √ 2、× 3、 √ 4、√ 5、× 单选题。 B 2、B 3、C 4、A 简答题。 1、答:声音的传播路径为:手表发出“嘀嗒”声—胶管传输声音—声音遇到“障碍物”木板—木板反射声音到另一根胶管—同学听到从胶管传来的“嘀嗒”声。 答:震耳欲聋、振聋发聩、余音绕梁、空谷传声、余音未止等。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