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44304

滚滚长江 说课设计

日期:2025-04-30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1次 大小:1583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滚滚,长江,设计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 第二课时———滚滚长江 获龙岩市初中组“中学地理教学创新大赛” 二等奖说课稿 长汀县龙山中学 黄良榕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第一大河—长江,是本章节的教学重点,对本区域经济、文化影响深远,对生产和生活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是“人地关系”和谐发展和矛盾并存的典型,因此本节在整个中国地理的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及八年级学生认知水平确定本框题教学目标为: (1) 知识与技能: ① 认识长江的源流概况,是我国第一大河,各段的自然特征。 ② 认识长江在水能、航运方面的巨大作用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③ 通过阅读长江水系图、地形图、干流剖面图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逐步树立人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观,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我国在长江开发利用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爱国热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激励学生要更加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建设多做贡献。 3、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特点,确定本框题的 重点是:长江的源流概况、河段特征、水能开发利用与航运。 难点是:长江水系的空间分布、防洪治理、读图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学法分析: 1、学情分析: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举世闻名,学生平常对它已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前面章节已学过中国政区、中国地形等知识,并有一定的读图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尽量多动口、动手、动脑,多给表现他们才智的机会,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学法引导: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创新精神,结合学生的学情,已有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指导学生自主发现知识: (1)通过读长江水系图等直观教学,说明源流概况,进一步提高读图能力,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2) 学会利用相关信息资料,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法分析: 1、教法分析 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一种教学方法的效果如何要看它在何种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智力活动,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根据学生学情、学习方法及课程特点,采用小组讨论、分析探究法学习: (1)分析第一大河原因,河段特征,通过读长江干流剖面图,分析探究长江落差最大、水能资源丰富的河段。 (2)讨论长江洪水造成威胁最大的河段及如何防洪治理。启发学生积极探究,学会交流、倾听、合作,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通过讲练结合精讲多练,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2、教学手段 为优化教学过程,高效率地向学生传递信息,利用音像及幻灯片等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程序设计: 新课导入 ———源流概况———水能开发——— 黄金水道———反馈活动———归纳总结 步骤及时间 教学过程及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及 理论依据 新 课 导 入 2分钟 播放歌曲《长江之歌》课件 歌曲导入,烘托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新 课 学 习: (一)、长江源流概况 20分钟 活动:读长江水系图(并播放课件) 1、找出长江、发源地、注入的海洋; 找出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 找出长江干流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通过读图直观教学,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自主发现知识,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探究,突出教学重点。 2、讨论:为什么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 长江与世界著名大河比较(数据说明在世界的位次) 3、找出长江的主要支流、湖泊; 4、找出长江不同河段名称; 找出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地点。 结合地形图讨论上中下游河段特征: 5、小结河流特征: 上游—落差大,多峡谷急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