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443511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4-04-3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72次 大小:157858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7课,战国,时期,社会,变化,学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温故知新:知识点整合: 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根本原因、表现: 时代特征: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根本原因: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表现:政治上:各国掀起变法运动,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大。 经济上: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思想文化:百家争鸣 考点精讲: 考点1:战国七雄 三家分晋: 韩 、 赵 、 魏 分晋;田氏代齐 战国七雄:(东 齐 、南 楚 、西 秦 、北 燕 、上 赵 、中 魏 、下 韩 ) 3、著名战役:①早期: 桂陵之战(围魏救赵), 马陵之战 (减灶计) ②末期:长平之战(纸上谈兵),时间:前260 双方:秦、赵 。 结果(意义、影响、作用):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军事基础 。 ③战争性质:不再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而是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图拓展疆域。(兼并战争) 战争特点: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④战争影响:七雄之间的兼并战争连绵不断,越来越激烈。战国中期以后,各诸侯国的势力此消彼长,魏国、齐国、赵国、秦国先后崛起,其他国家逐渐衰落。尤其是地处西部的秦国,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 考点2:商鞅变法 1、背景:生产工具: 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根本原因) 2、目的:地主阶级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3、时间:公元前356年, 秦孝公 任用商鞅变法。 4、内容:①、政治上:(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3)、 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②、经济上:(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3)统一度量衡 ③、军事上: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5、影响(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6、改变社会性质的改革:商鞅变法;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7、①商鞅变法中触犯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是_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②商鞅变法中富国强兵的措施是_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③商鞅变法中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措施是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④商鞅变法中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措施是确立县制;⑤商鞅变法中对封建制度的确立起关键作用的措施是_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⑥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是秦国;富强的主要原因是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中重视农业的措施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8、变法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秦孝公死后,商鞅遭诬陷,被车裂。商鞅变法是否成功?理由是什么? 成功;改革是否成功不是以改革者的生死为标准,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所以,商鞅变法是成功的。 考点3: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修建: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2.构成:渠首和灌溉网两大工程构成。 3.功能:防洪、灌溉、水运等。 4.影响: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变成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历年中考题: 1.(德州市中考)许多成语典故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