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443965

3.1地球的形状和内部构造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4-05-21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83次 大小:250624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地球,形状,内部,构造学,答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节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要点整理〗 一.地球的形状 提出问题: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什么样的形状? 建立猜想: 猜想1.3000多年前,古代中国人的“盘氏开天辟地”,提出了天圆地方的“盖天说”; 猜想2.古代印度人心目中的大地是个圆盾,由站在乌龟背上的三头的大象驮着。 猜想3.古代巴比伦人想象大地是个空心山; 猜想4.古代埃及人认为天像一块穹窿形的天花板,地像一个方盒; 猜想5.地球是个球体。 验证猜想: 1.在海边看离岸的船,先是船身隐没,然后才是桅帆。 2.在陆地上旅行的人,如果向北走去,一些星星就会在南方的地平线上消失,另外一些星星却在北方的地平线上出现。如果向南走去,情况就相反。 3.古诗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说明“登高可以望远”。 4.观察月食,根据月缺边缘呈圆弧形状。 5.400多年前,麦哲伦用了三年时间环绕地球航行一周,有力地证实了大地是一个球体。 得出结论:以上现象都可以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可以精确地测量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平均赤道半径为6378.14千米,极半径为6356.76千米,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约21千米,仅差0.33%,因此,地球看上去很圆。它的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地球实际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三轴椭球体。 二.地球内部的构造 1.地球内部结构特征 (1)通过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探测,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如图)。 地壳:从地表到地表以下17千米处,地壳平均厚度为17千米。 地幔:从地壳下界到2900千米深度处。 地核:从地幔下界到地心。 其中地幔按其性质差异可分为上地幔、下地幔,地核可以分为内地核和外地核。 (2)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岩石圈是地壳的岩石与上地幔顶部的岩石的总称。软流层是处于上地幔上部和岩石圈之下呈熔融状的岩石,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岩浆是温度极高的熔岩,能量极大。 2.地壳变动的表现形式 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发现地壳在不停地变动着,有的表现为地壳的上升,有的则表现为地壳的下沉,有时激烈,有时缓慢。而且一个地方的地壳变动各个时期有各个时期的特点,如有时主要是上升运动,有时则主要是下沉运动。岩石的断裂、弯曲和高山上的海洋化石等,都是地壳变动的证明。 地壳变动后的地质构造———褶皱、断层,褶皱是地壳受力的挤压而发生的弯曲。断层是岩层受力断裂,断块位置发生错动;因褶皱和断层作用而形成高大的山脉和盆地。 〖例题解析〗 〖例题〗下列是有关地球形状的说法,请回答下列问题: A.天圆如弹丸,地如卵中黄  B.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C.地球是球体 (1)按照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过程,将上述说法前的字母填在空格上: → → 。 (2)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说明 (填字母)。 A.地球形状随着人类的认识而改变 B.古人对地球的认识符合当时的科学发展水平,是完全正确的 C.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没有阶段的,完全靠人们的突发奇想 D.一定的科学技术是认识地球形状的基础 (3)古人为什么不会想到地球是圆的呢? (4)为什么站得高看得远能证明地球是圆的?(可借助于图形等各种方式说明) 分析与解答:(1) 我国古代最早提出的是天圆地方说,在东汉时期,才有张衡的浑天说,现代科学技术使我们认识到地球是个球体。 (2)自然存在的事物不会因人类的想法而发生改变,是人类认识发生改变,不是地球形状发生改变,所以A是错误的;古人对地球的认识符合当时的科学发展水平,是正确的,但其观点是错误的,所以不能选B;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有其发展的阶段性,需要科学技术作为支撑,不可能仅仅凭借人类的想象,所以应当选D而不是C。 (3)由于缺乏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