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课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科学概念: 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一些气体也能溶解于水。 过程与方法: 研究食盐与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进行气体溶解于水的观察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两个透明玻璃杯,各装五十毫升水,一根玻璃棒,二十克食盐分十小份,二十克小苏打分十小份,二十克白糖分十小份,二十克味精分十小份,汽水一瓶,开瓶器一个,注射器一支,附橡皮帽。 教学过程: 一、情知引发: 1、师:前几天,杨铭宇同学发现了生活中的一个现象,并用手机把它录了下来。今天上课我先为大家播放这段视频,好不好?来我们先用掌声感谢杨铭宇! 2、播放视频。 3、师:视频拍摄了一个什么现象? 生:杨铭宇往水中放了太多的糖,糖无法完全溶解了。 4、师:看到这个现象你能提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吗? 生:为什么水里不能溶解这些糖? 生: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糖? 生:如果把糖换成其他物质,也会有这样的现象吗? 师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师:在一杯水中不断的加盐,盐会不断的溶解,当所加入的盐不能溶解时,这就是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一样吗?这就是本节我们所要探究的问题。 板书课题: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二、分步情知体验并内化: 1、师:我们以前遇到类似的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生:做对比实验。 师:做对比实验时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生: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条件外,其他条件应该保持一样。 师:说得好,你上课真用心。我给每个组准备两个烧杯,各装有50ML水,然后每组两种材料,各20克,分成10各小包。请各组讨论一下,这个实验你们准备怎么做? 2、学生讨论。(教师指导,要学生明确,材料要放一包,搅拌完全溶解后再放入下一包,直到放入的材料不能完全溶解为止。) 3、学生汇报。 4、师:每个小组在四种材料中自由选择两种,然后按照我们制定的方案开始实验。 5、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6、师:请各小组组长汇报你们的实验结果。 7、生汇报,师记录。 8、请大家分小组分析实验数据,讨论实验数据说明了什么? 9、生:实验说明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10、师: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了解某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可以为生产和生活提供帮助。刚才我们实验材料都是固体,那气体能不能在水中溶解呢?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又与什么有关呢? 11、师:请大家看讲台上,这是一瓶什么? 生:汽水。 师:用力摇一摇,有什么现象? 12、生:会有气泡冒出。 师:气泡是什么? 生:气泡是气体。 师:从哪里来? 生:从汽水里来。 师:过一会气泡有没了,为什么? 生:又溶解到汽水里了。 13、师: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14、生:说明溶解在水中的气体容易分离出来。 15、师:分析得有道理。那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还与什么有关呢? 我们轻轻开启汽水瓶,用注射器吸入约三分之一的汽水,再用橡皮塞封住管口。观察汽水析出的气泡。再慢慢地往回推,反复2-3次,观察注射器里的变化。 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我拍了一段视频,请看。 16、学生实验,教师指导。 17、学生汇报实验现象:气体既能溶解于水,又能从水中析出。 18、师:请大家分组,根据实验现象讨论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与什么有关? 19、生汇报,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与气压有关。 三、情知拓展: 1、湖泊的分类。 同学们,湖泊有很多种分类方法,按湖水含盐度可分为淡水湖(含盐度小于1g/L)、咸水湖(含盐度为1-35g/L)和盐湖(含盐度大于35g/L)。 图片介绍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咸水湖、盐湖。 2、生活中的气体在水中溶解 图片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