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466067

浙美版美术六年级上册教案

日期:2025-04-13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6次 大小:3951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美版,美术,六年级,上册,教案
  • cover
美术六年级上册教学备课用纸 教学内容 1、徐悲鸿与奔马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2016.9.5-9 教学 目标 1.了解徐悲鸿的生平与艺术成就,感受徐悲鸿笔下的奔马的艺术特点与精神内涵。 2.通过比较分析的方式,了解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现实中的马不同的特点。以临摹或创作的方式画一画奔马,体会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体现出来的强烈的思想情感。 3.提高美术观察与欣赏能力,加深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 重难点 重点:了解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和艺术特色。 难点:感悟徐悲鸿奔马作品的精神内涵。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伟大的中国现代艺术家。他出生在江苏宜兴的一个平民家庭,9岁起正式与父亲学画,17岁后家道中落,但仍然艰难求学,24岁的他到法国学习绘画,28岁作品在法国展出,曾画过名画《老妇》《九方皋gao 》《愚公移山》《奔马》等,学有所成的他然回国,开始投身美术教育工作,一生作画无数,58岁去世。 2、师:他是谁?(他就是我国现代艺术家,美术教育家,被称为“现代中国绘画之父”徐悲鸿。) 3、师:听了刚才老师的介绍,你对他第一印象是什么?徐悲鸿最擅长画马系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学悲鸿与奔马的世界,学习第一课。揭题。 二.欣赏分析,共同探究。 1、师:中国画中讲究笔墨的韵味,有没有同学知道中国画中用笔有哪些方法呢?用笔主要用到中锋和侧缝:(中锋指笔杆垂直,笔锋在笔画正中运行,做到左右不偏,线条两边齐平;侧锋指笔执笔偏侧,笔锋在墨线的边缘,笔锋与纸面形成一定的角度;) 2、师:中国画中的墨色有什么变化?墨色变化的关键是什么?(墨分五色:焦、浓、淡、重、清;干湿的变化;关键是水分的控制)教师演示 3、师:欣赏徐悲鸿奔马系列图,感受徐悲鸿结构严谨,用笔纵放淋漓的画面中,把马的形体表现得十分强健而丰腴,纵横驰骋,气势磅礴,观之使人倍感精神振奋。 学生交流,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自然界中的奔马有什么异同点? 师:徐悲鸿的马有什么特别之处? 能用一个词或一个句子说说悲鸿马给你的印象吗? 4、师:徐悲鸿马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立体感、逼真、生动)他的墨色又有什么变化?(中国画中墨色变化的关键是水分的控制,由于笔中含水墨量的差异,有干、湿、浓、淡的变化,使画面更加生动立体) 5、师:郎世宁《八骏图》与徐悲鸿笔下的《奔马》在表现技法上有什么不同? 造型特点:胖马、肥马;瘦马、野马、奔马(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画法技能:工笔;写意画法,遵循墨色线条的传统国画方法,融入西画的透视明暗等。 意境特点:拖物喻情。 三.掌握方法,尝试体验。 (1)出示徐悲鸿画马步骤图,分步骤讲解怎样用笔用墨。 (2)教师示范徐悲鸿奔马作品:先中锋淡墨一笔快速画出马的身体,然后五笔侧缝画出马的结构,再三笔淡墨画出马的脖子;重墨画出马的外轮廓,给马的身体上色,接着画出马的四肢,墨色浓淡的变化,注意用干笔中锋绘画;鬃毛和尾巴用焦墨完成;整体调整,画出马头五官。出示其他奔马的不同姿态作品3幅 (3)欣赏同龄人的作品,感知用笔用墨。 (4)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大胆表现,能画出自己心中的奔马。 四.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1)教师设想多种形式展示学生的作品。 (2)让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学生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来加强对作品的理解。 (3)课后去收集奔马作品进行欣赏与临摹,尝试用不同表现方法进行体验。 美术六年级上册教学备课用纸 教学内容 2、戏曲人物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2016.9.12-16 教学 目标 1.了解传统戏曲艺术,掌握用水墨表现戏曲人物的方法。 2.欣赏、总结戏曲人物的服饰、动作、道具等相关造型及色彩的特点。向水墨戏曲人物表现名家学习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