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气的性质》 教学课题: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空气的性质》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空气”这个词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知道空气的存在,还知道人呼吸需要空气,但由于空气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学生并没有真正尝试去揭开空气的神秘面纱。在生动有趣的实验中,使学生感受空气的奥妙,激发他们对空气进行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教学方法: 学习用观察、实验、比较、概括等多种方法认识不易感知的空气; 能根据吹气球的感觉和观察,做出假设,并能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用多种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通过比较、小组交流,让学生尝试自主获取知识的过程,同时体验到自主学习的快乐。 教学目标: 通过动手实验使学生认识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 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引导学生认识空气的性质;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猜想能力、实验能力以及初步的科学思维能力; 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探究态度。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知空气的存在,认识空气的物理性质。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感受到空气的性质。 教学准备:杯子、食品袋、报纸、盛有水的水槽、粉笔、气球、吸管、注射器、塑料袋、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体验、聚焦主题 1、猜谜语: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无孔不入变化多,动物植物都需要。 2、游戏: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请同学们用手捏紧鼻子,闭紧嘴巴,你不能坚持的时侯就停下来。 3、谁来说说为什么停下来?(生答:发闷、难受……) 4、小结:是啊,我们生活在空气的世界中,正因为有了空气,呼吸才顺畅,生命才能延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空气。(板书:空气) 二、证实空气的存在,导入对空气性质的研究 1、引导学生感知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 (1)谈话: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我们要研究它就得先把它给找出来,同学们可以看到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些器材(食品袋、吸管、气球、注射器),你们想用什么来找到空气呢?(同学自己选) (2)学生上台做实验,师旁边观察指导并引导其它学生观察有什么发现要求汇报。 2、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发现空气无处不在,在袋子中、杯子中…… 那么,你觉得空气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引导学生发现: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 教师相机板书: 性质: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 观察实验、在现象中认识性质 师:空气是无色、无味而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也象我们的桌子、椅子、文具盒等占有一定的空间吗?我们一起来探究探究吧! 师讲实验一:把一团纸紧塞在杯底,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纸团会湿吗? 学生猜测 实验验证 在实验开始前,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先让学生注意: 纸团要塞紧,以免杯口朝下时掉下来(压入水中时要慢;并要把杯子和杯口的水擦干净,然后才取出纸团); 3、学生积极主动上讲台参与,师旁边观察,其他学生认真观察其操作过程,验证猜想结果。 4、回归问题 教师先提问:纸团为什么浸在水里却没有湿? 再引导学生认识:水进不去,是因为被杯子中的空气挡住了。 我们虽然看不见杯子中的空气,但是它确确实实存在着,占据了一定的空间。 (板书:占据空间) 如果我们想让杯子里的纸变湿,有什么办法?同学们思考讨论。 师:实验不仅有趣还让我们学到了知识,同学们还想继续做实验吗? 实验二:同学们请看老师这儿有个装在瓶子里的气球,想请个同学上来把它吹大,谁来试一试? 学生尝试; 引导学生解释气球吹不大的原因; 总结:在这里,我们又一次证明了空气占据一定空间。 四、再次动手,研究其他性质 1、空气除了这些性质还有其他性质吗?我们利用身边的材料试一试,看看你能有什么发现? 2、将两只充满气的气球吊在小棍上,使它们保持平衡,刺破其中一只,你发现了什么?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