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505327

2.1草原放牧 教案

日期:2024-06-03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7次 大小:575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草原,放牧,教案
  • cover
欣赏《草原放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聆听《草原放牧》,培养学生完整聆听音乐作品中独奏的民族乐器和西洋管弦乐队协同演奏所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还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引导学生动手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2、通过自编动作表演歌曲《草原放牧》,体验天真可爱、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3、通过聆听、体验、感受与鉴赏这首乐曲,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联系音乐与生活,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草原英雄小姐妹的生动感人的故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勇于战胜困难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聆听《草原放牧》,了解内蒙古民歌的特点,培养学生完整聆听音乐作品中独奏的民族乐器的民族风格,还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引导学生动手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3、通过自编动作表演歌曲《草原放牧》,体验天真可爱、交流感受,分享表现音乐的快乐成果。 教学难点: 1、理解乐曲的情绪、情感及所塑音乐形象。 2、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学会欣赏音乐,体会乐曲意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带来了两个新朋友玉荣和龙梅。下面我们来听一段关于她们的音乐《草原放牧》。(板书草原放牧) 1、多媒体出示图片 设问:我们欣赏的图片是那个地方? 设问:谁能给我讲一讲龙梅和玉荣的故事?(上节课布置作业了解主人公的故事)学生说故事大意。 师:这个故事曾被拍成电影,搬上舞台,写进小学课本,还写成琵琶协奏曲。当时蒙古族孩子龙梅和玉荣小姐妹为了保护集体的羊群而与暴风雪搏斗的英雄事迹传遍了内蒙古大草原和全国各地。 这首协奏曲是以同名电影主题歌和一支内蒙古歌曲的旋律片段作为音乐素材而写成的。全曲一共有五个部分:①草原放牧;②与暴风雪搏斗;③在寒夜中前进;④党的关怀记心间;⑤千万朵红花遍地开。今天我们要来欣赏它的第一部分琵琶协奏曲———草原放牧”。 二、欣赏《草原放牧》 1、初听,你能听出这首乐曲的主奏乐器是什么吗? 2、出示实物介绍琵琶。 琵琶是由“头”与“身”构成,头部包括弦槽、弦轴、山口等。身部包括相位、品位、音箱、覆手等部分。 琵琶的音色:穿透力强(衰减小,传得远)。高音区明亮而富有刚性,中音区柔和而有润音,低音区音质淳厚。 3、复听乐曲,设问乐曲分为几段?。 学生作答。(三段:引子 主题一 主题二) 4、欣赏乐曲的开头:引子 请听听引子的第一句类似号角般的声音是使用什么乐器来演奏的?(圆号) 5、学生欣赏乐曲的第一主题 让学生带着两个问题去欣赏: 1)、下面欣赏第一主题,同时思考这一段旋律表现的是什么样的情绪?请同学们注意,一定要仔细聆听,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速度等特点,并大胆想象音乐表达了怎样的一个情景。(轻快、活泼) 2)、同学们试想想这段音乐会刻画了什么的情景?(这一主题刻画了小姐妹俩欢快、活泼的放牧情景。旋律包含舞蹈性因素及内蒙民歌中的“短调”特点.) 6、学生欣赏乐曲的第二主题 1)、这段旋律与第一主题的情绪上有什么不同?(宽广、抒情) 2)、这一段音乐作者在表达什么呢?(第二主题是对美丽的家乡和幸福生活发自内心的赞美,旋律吸收了内蒙民歌中抒情的“长调”风格。) 7、复听全曲:启发学生根据乐曲标题名称及琵琶弹奏的音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情景,进一步体验两个主题所表现的鲜明对比,并用图形表示。 8、再次复听全曲:要求学生将对两段音乐的感受即兴编舞表演,表现出草原小姐妹的活波可爱的形象。 三、拓展教学:节奏练习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美丽的大草原不仅有着感人的故事,更有着动听的音乐。这就是这堂音乐欣赏课给我们带来的共同收获。下课之后你还可以在电脑上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