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527917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5 声音的传播 教科版

日期:2025-09-22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5次 大小:1634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5,声音
  • cover
《声音的传播》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三·5《声音的传播》 科 别 小学科学 年 级 四年级上册 设计者 时 间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不同的物体传播声音的本领是不同的;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物质。”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渗透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引导他们科学地进行观察和实验,让他们从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并不断保持和发展他们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爱好。 3.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物体传播声音的观察研究,在活动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实验器材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 后 记 包括设计的一些初步说明、根据反馈信息所作的调整设想、及一些应急措施的使用和效果等。 此教学设计将“玻璃钟罩、抽气机”这个实验室专配的实验仪器用自制教具“真空能传播声音吗简易演示器”来替代,解决了很多学校仪器不足的现实问题。 我在教学中通过设置情景,表扬激励等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在学中乐、乐中学。 (任务分析) 《声音的传播》为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5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部分声音有关的知识后提出的一个新的探究问题。 四年级的学生通过之前的科学学习过程,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实验能力等,同时对科学这一学科也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介质(物质)是声音传播的条件,这是本节教学的中心。对此,学生在生活中会有一些肤浅的认识,而对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学生可能就知之甚少,所以实验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和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效果的差异是本课的关键。 学生的科学探究需要建立在实验材料准备充足的基础上。所以,在本课的教学前,我为各小组准备了比较有结构性的器材:土电话、铝箔、米尺、尼龙线、棉线、音叉、水槽等。本课教材中安排了两个活 动:振动物体与声波、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探究声音的传播,我在教学环节中增加了两个小活动:1.发声喇叭和蜡烛火焰;2.做一个尼龙线和棉线的土电话。同时,我将实验进行了改进:其一,我自制了教具“真空能传播声音吗简易演示器”解决了实验室仪器短缺的现实问题;其二,为了更好地控制好发声物体所发出的声音保持一致性,我用手机铃声代替小朋友说话声放在话筒这边进行实验。通过增加小活动以及实验改进后中,不仅增加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思维。 本课的教学思路可以概括为:把分散的探究知识组合化,形成理论支撑;把深奥的科学概念直观化,帮助学生体验到探究声音传播现象的乐趣。 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土电话、铝箔、米尺、尼龙线、棉线、音叉、水槽等 教师准备:《真空能传播声音吗》自制演示器,《声音的传播》PPT。 教学过程 创设活动情景,设疑导课。 1.问题激趣 同学们,看!这是在哪儿?是的,月球上。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直接听到对方的声音,只能通过特殊的装置传递信息。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请几名学生猜猜看,听取学生的各种回答) 2.设疑引课 看来,大家都认为这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造成的。到底是不是这样呢?那声音是通过什么进行传播的呢?我们还是需要找到一些证据才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声音的传播》,寻找声音传播的秘密。(板书课题) 有趣的导课不仅可以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甚至可以影响一节课的成败。本课是实验教学课,导课时,我通过情景再现,提出真正可探究的问题,设疑导入。这样一来,更能激发学生错的探究兴趣,为后面的探究活动作铺垫。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二)引导点拨,与学生共同进行实验探究。 过渡:同学们,在第2课中我们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