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539886

北师大版七上生物 5.5运输作用 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8次 大小:22346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北师大,生物,运输,作用,教案
  • cover
年级 七年级 册 上 科目 生物 编写 审核 课题 第五章第五节《运输作用》 课时 第1课时 时间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植物茎中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及运输方向,说出茎中运输有机物的部位及运输方向;   (2)在实验设计中发展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在分析与讨论中发展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设计“茎对水分和无机盐运输”的实验,进一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2)在以讨论为主的学习过程中,穿插学生实验、教师演示及讲授等教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实验和观察过程中,树立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了解茎的运输作用,使学生懂得保护树皮的重要意义,并使之产生爱护树木、热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分析 本节课是“运输作用”一节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是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在“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实验方案的设计中,通过自主选材、合作设计方案,拓宽了探究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想像力。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同时,注重保护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尽情展现其新思路、新方法,把学生培养成创造性人才。通过对“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实验现象和枝瘤的形成过程的观察,意在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讨论的过程中,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研究和评价,加强学生与人沟通、与人合作的能力。为了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迁移思维,学以致用,在掌握茎的运输作用的基础上,通过演示树木被伤害和破坏的现象,意在激发学生爱护树木、保卫家园的深切感情,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境保护意识,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学情分析 学生具有基本的科学常识,并对生物学科有强烈的求知欲,本学期学过有关“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导管和筛管的输导作用、根吸收水分、植物体的构成”等知识,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前提和铺垫,学生可以用已有知识通过分析、再通过课前学习教师自制的微课、讨论来完成此课。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及结构基础;有机物的运输及结构基础 难点:探究并观察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观察导管和筛管 五、教学资源 教师制作微课视频资料、学生课前进行角色扮演排练、师生自制木本植物茎的结构模式图、ppt课件、实验材料的准备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学习和模型制作 制作微课,借助q群,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学习,布置完成模型 通过Q群下载资料进行学习,并制作模型 借助微课进行了第一阶段“信息传递”的学习,为第二阶段“吸收内化”作好了铺垫。 引入新课 组织学生展示《茎的罢工》小品,从这个角色扮演中我们可以看出叶和根的作用分别是什么呢?那么茎的作用是什么呢? 学生表演 学生回答 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木本植物茎的结构 (检测课前布置模型制作情况) 活动一:木本植物茎的结构模型的展示 设问:你们制作的模型能否正确体现木本植物茎的各个结构? 引导学生互相评比 1.课前小组分工合作,用粘土构建木本植物茎的结构模型。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本组作品。 2.学生观看模型展示并思考问题 3.完成预学案内容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学会分工共同合作交流,口头表述能力。 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检测课前微课的学习) 活动二:探究茎的输导功能 [实验法]: 提出问题: 水和无机盐是通过茎的什么部分运输的? 作出假设: 1、茎的全部结构都参与运输。 2、茎的外侧树皮参与运输。 3、茎的内部结构参与运输。 请每个小组花一分钟的时间确定本小组的假设。 设计实验方案:注意对照实验 听取学生汇报的时候适时给予指点 强调实验应放在温暖且阳光充足的地方 展示课前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