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545004

四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与反思- 3.2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科版

日期:2024-05-09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学案 查看:63次 大小:4020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四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反思,声音
  • cover
小学科学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声音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设计模板 课 题 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课 时 1课时 年 级 四年级 单 位 授课 教师 授课时间 40分钟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声音都已经有了许多直观的感受,获得了许多关于声音的知识和经验。小学生虽然声音现象很熟悉,但是并不一定真正了解其中的科学知识,也不会有意识、有目的地去探究声音更多的奥秘。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过程与方法: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现象;能从多个物体发声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了解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教材分析 重点 从多种事实中概括出物体发声的规律。 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建立起联系。 教 法 教法上采用“探究———研讨”法,教给学生观察,实验,分析,概括、总结的能力。 学 法 学生采用“观察实验”、“小组讨论”“集体研讨”等方法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具学具 钢尺、橡皮筋、鼓,实验记录表 一、温故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听听声音,怎样才能知道大家掌握的好不好?谁来试一试?师:通过复习检查,可知我们上节课学得非常好,那么大家想不想继续探索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既检查了前一课的知识,又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导新示标? 通过观察比较发声物体和不发声物体的状态。 2、探究出声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确定教学目标,增强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探索新知? 1、使物体发出声音? (1)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三种物体:直尺、橡皮筋。你们能让它们发出声音吗?? (2)学生分组活动,要求轻轻用力分别使三种物品发出声音,并观察它们发声时有什么现象。? (3)交流:你们是怎样让物体发出声音的,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2、使物体不发出声音? (1)教师:刚才,我们轻轻用力,直尺、橡皮筋就发出了声音,那么,你们能不能做到在直尺、橡皮筋上用力,可是它们就是不发出声音?? (2)学生小组活动? (3)交流:哪个小组做到了在直尺、橡皮筋上用力,可是它们就是不发出声音??我们用力了,可是物体并没有发出声音,这会为什么呢?? 物体发声时和不发声时到底有什么区别?发声使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 (4)小结,并相机揭示“振动”这一科学概念。?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亲自实验,产生认识上的冲突,引发探究欲望,并通过学生的观察、对比、思考,发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现象。? 3、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吗? (1)学生自主体验发声物体是否都在振动。? (2)用小鼓来体验。? A、教师出示小鼓,击打小鼓,提问:小鼓发出了声音,它现在是不是在振动呢?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检验小鼓是不是在振动?? B、分组实验,并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观察发现。 C、交流:小鼓发声时在振动吗?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3)追问:物体停止振动后,还会发出声音吗? 4、小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体验和用击打过的小鼓轻轻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物体发声时是振动的,停止振动,就不能发出声音。从而建立“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一科学概念。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科组长进行小结。 五、拓展应用??? 我们每个人的身上就有一个我们感觉振动非常明显的地方,猜猜它在哪儿?? 六、结束语:? 平时我们听到过很多美妙动人的声音,有关声音,你还想了解什么?下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探究声音的变化。 板 书 设 计 板书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