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548114

第2课 用橡皮筋作动力26张PPT+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04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68次 大小:17436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课,橡皮筋,动力,26张,PPT+,教学设计
    第2课 用橡皮筋作动力 科学概念 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时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 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过程与方法 用橡皮筋给小车安装动力。 做橡皮筋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实验用小车一辆、橡皮筋几根、测量距离的皮尺或绳子。 教师自己准备:弹簧、橡皮筋等有弹性的物品、有关弹力应用的图片或影像。 教学过程 1. 出示车的图片,提出问题,这些车用什么作动力? 2.安装橡皮筋驱动的小车 (1)为了在小车轮轴上缠绕橡皮筋,轮轴要与小车的框架有一定距离。请用两根配套的两孔直角铁条,在车框架内的两个孔上安装轮轴支架,并在轴上安装一个车轴套。车轴套边上预先做个缺口,用作卡橡皮筋用。 如果用的小车没有车轴套装置,轮轴又较细,绕上去的橡皮筋容易打滑,可在轴上缠上几圈胶布或胶带来解决。 (2)如果用的小车橡皮筋稍稍多缠几圈轮子就打滑,可以给小车加上一些重物,如木块来增加摩擦力。 (3)橡皮筋连接起来的合适长度是:橡皮筋套在车架上拉伸后,接近车轴位置。 太长了,缠绕的前1、2圈没有弹力;太短了,多缠几圈弹力就太强,车轮容易打滑。 (4)如果是安装了车轴套的小车,就把橡皮筋套在车轴套的缺口上,转动车轮绕就行了。 如果是没有车轴套的小车,要用绕上去的橡皮筋压住橡皮筋头。并从压住处开始计算圈数,因为压住的橡皮筋头一松开,整个橡皮筋就松掉了,第一圈是不起作用的。 3.缠绕圈数与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1)可在教室里进行推测、设计实验,然后在室外做实验。实验场地要平坦但不很光滑。用尺子在地上画出表示距离的格子来测量小车行驶的距离。 (2)推测橡皮筋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有什么关系时,不要满足于学生说“绕的圈数多,小车行驶得远;绕的圈数少,小车行驶得近”。 可以追问:“圈数增加一倍,小车行驶的距离也增加一倍吗?”以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认真实验认真记录。 橡皮筋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并不成比例。换句话说,绕4圈时小车行驶的距离并不是绕两圈时行驶距离的两倍,而是更远些,因为橡皮筋后绕上去的两圈弹力更大。但有的小车也可能会近一些,因为弹力大了轮子打滑。 (3)研究教科书上的两个问题:橡皮筋绕一圈时和绕多圈时,橡皮筋产生的力大小一样吗,橡皮筋绕一圈时和绕多圈时,力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长短一样吗。 要学生动手做一做,在车轮上用手感觉弹力大小。让学生感觉出绕得圈数越多手感觉越紧,或者是第4圈比第1圈力大。用眼睛看,绕的圈数不同,橡皮筋完全松开的时间也不同,绕的圈数越多,橡皮筋完全松开的时间越长。 (4)拓展活动可以让学生讨论怎样使小车行驶得更远,并实施自己的设想。 比如可以用一根筷子加长车身,在筷子头上拴长橡皮筋。这样做,可以为最后一课设计制作小赛车打下一定的基础。 4.橡皮筋的弹力是怎样产生的 (1)可提问讨论,我们为什么能用橡皮筋作动力驱动小车?橡皮筋的弹力是怎样产生的? (2)用力拉弹簧拉力计,再慢慢松手实际感受弹力是怎样产生的,怎样消失的,拉的长度与弹力大小有什么关系。 了解弹力的产生。让学生通过动手做进行感知,再认识弹力概念。 (3)阅读课本中的资料。 课件26张PPT。这些车用什么作动力?发动机的动力电力用橡皮筋作小车动力 我们能不能给小车装上动力, 让它自己运动起来呢?(1)橡皮筋连接起来的合适长度是:橡皮筋套在车架上拉伸后,接近车轴位置。 (2)如果是安装了车轴套的小车,就把橡皮筋套在车轴套的缺口上,转动车轮绕就行了。安装小车 要使小车向前运动,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方向应该是怎样的? 试一试,橡皮筋能驱动小车前进吗? 推测橡皮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