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548222

北方的民族交融 课件+导学案(34张PPT)

日期:2024-05-22 科目:历史与社会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0次 大小:1650492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北方,民族,交融,课件,导学案,34张
    课件34张PPT。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北朝民歌《木兰辞》 诗词鉴赏:问题一:文中花木兰是一位少数民族女子还是汉族的女子,请说出你的判断并说明理由。汉北魏孝文帝北方的民族汇聚(1)作为西汉都城长安,出现这种民族杂居的状况,说明了什么? (2)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哪些? (3)生活在北方的他们内迁到什么地方? (4)内迁少数民族与汉族的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相同吗? 匈奴、鲜卑、羯、氐、羌中原(黄河流域)看图说史不相同东汉以来,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开心一刻中国人最讲求饮食,你是否留心过嘴里的东西来自何方? “胡”字其实代表着古代北方和西方的民族。 农史学家认为:“胡”系列大多为两汉两晋南北朝时期由西北少数民族内迁引入 点点滴滴话融合: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蒸馍与烙饼原是少数民族的食物,魏晋时在中原却很风行。饮食融合 由于北方民族善于骑射,涉水草,所以多上身着褶,下身着裤,称为“裤褶服”。裤褶服是北方民族日常穿用的服饰,但在传入中原后为了符合汉族服饰的特点进行了改进,主要是改大袖口,改阔裤腿,多作为军服或休闲装,在南北朝时盛行。穿裤褶服的乐队服饰融合 汉人最初是席地而座。这是一种很不舒服的坐姿;两膝屈折,膝向前,上身的体重全部由臀部挤压在腿上,下肢极易酸麻,久之还可能变形。所以,当高坐具的胡床传入中原后,很快受到部分汉人的欢迎,原来的跪姿转变成了坐姿 。坐姿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 在生产方式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先进生产经验,成为农业居民。生产方式融合 五胡十六国结合书本图4-7,填一填匈奴氐鲜卑少数民族和汉族长期杂居,相互交融,加速了民族融合。 民族融合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 如“胡人汉服”、“汉人胡服”、“ 汉人胡食”等现象在当时已很普遍。 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 根据课本内容及上述图片,理解“民族融合”的含义融合的表现姓氏,服装,语言,礼法胡床,方凳,圆凳,胡琴,胡桃汉少数民族民融族合北方的统一和民族融合自主学习1.北魏建立的时间、都城、民族?北魏何时统一北方?统一黄河流域时间:439年2.北魏的统一,有怎样的影响?影响: 结束了十六国长期纷乱割据的局面。文帝改革促融合: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 ———白寿彝《中国通史》智者抉择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孝文帝,你会怎么做?孝文帝我们自己的文明已经很先进了,中原还有学习我们的呢!……思考:请你说说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进行改革?黄河流域统一以后,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交往频繁,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互相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北魏孝文帝顺应这一趋势进行改革。 平城洛阳追梦历程———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如果你是当时一位鲜卑贵族,你愿意迁都吗?一场连哄带骗的迁都内容:1)迁都洛阳平城洛阳北魏孝文帝改革(494年)讨论: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思路引领:可从地理环境、巩固政权、民族融合等方面分析)洛阳平城同桌讨论: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思路引领:可从地理环境、巩固政权、民族融合等方面分析)A、地理环境:B、巩固政权:C、民族融合: 平城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 加强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减少改革阻力。 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迁都洛阳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