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声音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_____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2、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____,声音是由物体_____产生的。 3、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_____的一个量。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_____,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_____。 4、声音以_____的形式传播。 5、人的耳朵由_____、_____、_____构成。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用力拉橡皮筋不能使橡皮筋发出声。 ( ) 2、只要有声音,就肯定有物体在振动。 ( ) 3、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幅度有关。 ( ) 4、我们说话有声音,是因为嘴巴在振动。 ( ) 5、用力压弯直尺,直尺不会发声,这是因为直尺没有断裂。( ) 6、耳廓振动,所以我们能听到声音。 ( ) 7、我们说话时声音的高低与声带振动的快慢有关。 ( ) 8、有些声音人的耳朵是无法感受到的,例如超声波。 ( ) 9、我们在电影院看电影时说话声音应该响亮。 ( ) 10.噪音对人的正常生活有不利影响。 ( ) 三、选择题。(每小时2分,共20分) 1、小明说:“昨晚的雷声很大同。”这是对雷声( )的描述。 A.强弱 B.音高 C.高低 2、音叉上的数字代表( )。 A.音调 B.音叉每秒振动的次数 C.厂家编号 3、敲鼓时,鼓锤敲击鼓,( )振动发声。 A.空气 B.鼓面 C.鼓锤 4、经常使用耳塞听音乐会使( )。 A.损伤听力 B.保护耳朵 C.听得更清 5、用力弯曲钢尺,钢尺不会发出声音,这是因为钢尺没有( )。 A.振动 B.受到力的作用 C.用力程度还不够 6、医院、学校住宅区附近禁止鸣笛属于( )。 A.在人耳阻断噪声 B.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C.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7、古代睡在地上的士兵,能听到远方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说明( )能传播声音。 A.液体 B.固体 C.空气 8、在浴缸旁边拍掌,鱼缸中的金鱼会立即受惊,这时鱼听到的声音的传播途径是( )。 A.空气→水→鱼 B. 鱼缸→水→鱼 C. 鱼缸→空气→水→鱼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C.宇航员在月球上能听到同伴的声音 10.我们能够听到声音,正确的传播途径是( ) A. 耳朵→介质→物体振动 B. 介质→物体振动→耳朵 C. 物体振动→介质→耳朵 四、探究。(每空2分,共14分) 1、小兰在家做作业,关上门窗后,依然听见了外面有人唱歌的声音,她很纳闷,为什么关上门也能听到声音,请你帮她分析一下,小兰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歌声是_____?振动产生的,通过_____、_____(介质名称)传递到我们的耳朵,引起_____振动,最后刺激_____产生的信号,大脑接受信号,小兰便听到了声音。 2、外面歌声的音高真高呀,说明振动得_____(填“快”或“慢”);过了一会儿,歌声弱下去了,说明振动幅度变_____(填“大”或“小”) 五、观察与实验。(每空2分,共8分) 探索尺子声音强弱的变化与振动幅度有关 做这个实验时,我猜测:钢尺振动幅度越大,声音_____;振动幅度越小,声音_____。 把钢尺的一部分伸出桌面大约10厘米,先轻轻拨动钢尺,观察钢尺上下振动的幅度,发出的声音强弱。再用力拨动钢尺,与前面的实验进行比较。 我发现:尺子振动的幅度小,_____;振动的幅度大,_____。 六、简答题(共18分) 1、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杯子制成了一个“土电话”。他们俩相距5米,小明轻声讲话,小刚也能听的很清楚,为什么?(3分) 在用“土电话”时,如果小明用手捏住了棉线的中间,小刚就听不到声音了,为什么? 2、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减少噪音?(至少三点)(6分) 3、为什么人在月球上面对面也听不到声音?试着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一下。(6分)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音叉 2、振动、振动 3、快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