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564323

人教版地理必修3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本章复习与测试 (单元测试)

日期:2025-10-21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2次 大小:295526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测试,人教,地理,必修,第四章,区域
  • cover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同步检测试卷 1、单选题(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家调整棉花生产布局,提出“南方稳定,北方发展,新疆大发展”的指导方针。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疆的棉花产业发展迅速,棉花总产、单产、调出量连续19年居全国首位。读图回答1~2题。 1.新疆成为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其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A.市场广大 B.政策支持 C.科技进步 D.劳动力廉价 2.新疆为实现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 A.加大农业科技投入 B.扩大棉花种植面积 C.延长产业链,进行深加工 D.完善棉花流通体系 近年来,河西走廊渐渐从我国商品粮基地名录中淡出,现为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当地制种玉米生产苗期需水少,但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的拔节抽穗阶段需水量大。下图为我国玉米制种区分布图,完成3~4题。 3.河西走廊淡出我国商品粮基地名录最可能的原因是 A.年降水量少 B.水资源短缺 C.耕地面积减少 D.土壤污染加剧 4.河西走廊玉米制种基地与图中其他四区相比,叙述正确的是 A.较①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多 B.较②区夏季水源更为稳定 C.较③区更适合机械化制种 D.较④区昼长更长,光照足 浙江东南部青田县地处瓯江中下游地区。地表崎岖,为山地丘陵地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溪谷纵横,烟江秀丽,山峦连绵,奇峰挺拔,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境内形成的独特的“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列为世界四大农业遗产之一。读图回答5~6题。 5.与该种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密切相关的要素是 A.农业技术 B.市场需要量 C.自然环境 D.灌溉系统 6.该农业模式的功能不包括 A.具有适应市场的灵活性 B.农产品的品质优越 C.减轻了环境污染 D.减少了农业的田间管理 吠亩法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农业耕作方法,由吠(沟)和亩(垄)两部分组成。该方法对土地的利用有“上田弃亩,下田弃吠”两种方式。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的两种吠亩法。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甲吠亩法有利于 A.抗风透光 B.保温通风 C.抗旱保墒 D.排水防涝 8.与图甲相比,乙吠亩法在农作物生长中的主要优势是 A.土壤水分充足 B.昼夜温差减小 C.风力侵蚀降低 D.通风、透光性好 读图5“三江平原湿地变化图”,完成9~10题。 9.三江平原湿地形成的因素组合正确的是 ①河流较多,气候冷湿 ②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③冻土发育,不利地表水下渗 ④植被稀少 ⑤夏季高温多雨,积雪融化,河水泛滥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 D.③④⑤ 10.湿地变化对当地环境的主要影响是 A.生物多样性减少 B.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减小 C.年降水量增加 D.河流径流量变化减小 油菜属喜冷凉、抗寒力较强的作物,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4~6 ℃,开花期的温度一般为15~19 ℃,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油菜干物质和油分的积累。按播种时间的差异可将油菜分为春油菜和冬油菜两种。如图为我国2017年油菜优势产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1~13题。 11.结合材料可知 A.地形和水分差异导致我国南方油菜分布比北方广且集中 B.北方油菜冬季播种,夏季收获 C.纬度差异导致甲、乙两产区分别种植冬油菜和春油菜 D.长江流域油菜秋季播种,来年春末夏初收获 12.与丙产区相比,乙产区的优势是 ①油菜总产量高 ②油菜成熟所需时间长,含油量高 ③低温期长,油菜病害少 ④油菜品种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华北地区没有成为我国油菜的优势产区,主要原因可能是当地 A.风沙灾害多,且积温偏少B.水资源紧张,土壤盐碱化严重 C.油菜的生长时序和农事安排与小麦有冲突D.耕地面积不足 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演化相伴相随。下图为崇明县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和城镇化率变化图。读图完成14~15题。 14.2000年到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