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听声音 一:教学背景: 学生对于声音好像是比较熟悉的东西,但学生有没有真正思考过有关声音的问题呢?为了了解学生关于声音的认识情况和引发学生关于声音问题的思考,教科书设计了“听听声音”的活动。课堂中学生将亲自动手制造不同的声音,真切的感受到声音的不同,并进行描述。课堂中给予了学生大量探讨声音知识的机会,并以此引发更多关于声音的问题,为这单元之后课程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知道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2、了解音叉是一种发生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音调,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过程与方法: 1、能运用语言来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 2、让学生学会对各种不同的声音加以简单的区别和鉴别,尤其是对高低、强弱的区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观察和描述各种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并乐于与同伴交流。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倾听声音,描述声音的不同。 难点:对声音的高低、强弱进行区分。 四:课前准备 教师:眼罩一个、大音叉一个、小音叉一个、玩具钢琴一个、瓶子两个(其中一个装有部分水)。 学生:每组:大音叉一个、小音叉一个、活动记录表一张。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游戏名为《猜猜我是谁?》。 第一阶段:教师选择一名学生用眼罩蒙住双眼,然后在教室中随意选择几名学生说“猜猜我是谁”由蒙眼学生说出学生姓名。 第二阶段:请蒙住眼的学生在猜姓名的同时,用手指出同学的方向。 教师提问:“你是通过什么进行判断的?”引出声音。 继续提问:“对于声音同学们知道些什么?“以此了解学生对声音的前概念,并引出课题《听听声音》。———板书课题《听听声音》。 (二)倾听周围的声音。 1、给学生一分钟时间,听听周围有什么声音,并思考声音的来源。 学生汇报各种声音。提问声音是否相同。引出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 2、教师出示8个声音请同学判断,并对这些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学生汇报,引出声音的多种分类方式。 (三)制造声音 1、利用身边的物体,集体制造各种声音。个别提问:“你是通过什么制造声音的?” 继续提问“这是通过物体三种状态的中的哪种状态的物体?”引出利用固体可以制造声音。 出示两个瓶子(一个开口空瓶、一个装有部分水)。 提问“你能用液体和气体制造声音吗?”学生动手操作制造声音。引出液体和气体也可以制造声音。 3、结合前面两个活动,引出我们可以利用各种物体来制造不同的声音。 (四)探究声音的不同 教师提问:“刚刚我们听了很多不同的声音,那么大家听到的声音有哪些不同呢?” 学生汇报,分析声音有哪些不同。 实验探究声音的不同,引出工具———音叉。 出示大音叉进行介绍。它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音叉往往标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音调,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振动的次数。提问学生大小音叉上不同数字的含义。继续简单介绍共鸣箱和橡胶锤及音叉的敲击方法。 实验一: 1、提问:“如果想要让大音叉产生不同的声音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学生回答,引出实验一,用轻重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听听声音有什么不同。 2、学生讨论实验需要注意的事项。 3、展示活动记录,强调温馨提示。 4、学生进行实验一,填写活动记录一。 5、汇报,引出声音有强弱的不同。 实验二: 1、出示小音叉提问:“如果要比较小音叉和大音叉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我们要怎么办?” 2、学生回答,引出实验中要控制力度相同、敲击位置相同,并指出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3、学生进行实验二,填写活动记录二。 4、汇报,引出声音有高低的不同。(此处可能会有部分学生对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