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567495

(公开课)部编版六语上27《有的人》课件、教案、音频、反思、课文鉴赏等

日期:2024-04-2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95次 大小:861527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鉴赏,课文,反思,音频,教案,课件
    文学赏析 这首诗手法非常简单,语言明快直接,观点立场鲜明、毫不含糊,其中所表达的观点也是一针见血,使人能够直接领会其中所包含的情感。诗人从开遍到结尾,反复使用简明的对比手法来写两种人,这两种人相互对照和映衬,因此而使其中伟大的更伟大,卑劣的更卑劣。 这样的对比不是从单一的而是丰富的多角度展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诗人首先指出这样一种现象,然后从这个现象出发,再一一从多个角度进行比较,从这两种人的灵魂、动机、行动、后果上来探究其原因。 之所以有的人活着却已经死了,是因为他“骑在人民头上”,而且感到自己的伟大;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但是“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这样的从灵魂深处是卑劣渺小的,从动机上讲是贪婪自私的,从后果上讲是给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并与人民为敌的,所以,“人民把他摔垮”,“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而相反的,“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是因为他“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他活着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所以,人民永远记住他,“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都是青青的野草”,群众把他抬得很高很高。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善用对比,对比造成两种生死观的巨大落差,更有助于揭示其美丑、善恶的本质区别;同时,这种对比是贯穿全篇各节的,从全诗而言则是用了铺陈手法,依次展开。文中多处暗引鲁迅的诗文,如“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源于鲁迅诗句“俯首甘为孺子牛”,“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则源于鲁迅《野草·题辞》中“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至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数句。化用鲁迅诗文以讴歌鲁迅精神,形象而又鲜明,能更透彻更贴切地表达诗作的主题。全篇语言凝练,富于节奏感。情感表达在对比中产生强烈的效果。使人过目不忘。 《有的人》教学反思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于上海。“赶快收殓,埋掉,拉倒”、“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这是他最后的遗言。然而,人们真的会忘记他吗?时隔13年之久,诗人臧克家写下了《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一诗。这首诗不只是单纯写对鲁迅的怀念,而是通过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进行对比描写,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 本课的学习是在学生对鲁迅先生有了一定了解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本单元学过的几篇文章及相关的阅读链接,加深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和体会,而且选择了合适的课程资源,也包括原著,利用这些材料加以补充,使学生在充分感受的基础上来学习这篇课文。 以读代讲,结合大量的课程资源,结合本单元所学习的课文,再加上课外书籍的阅读,边读边悟,体会诗歌内容的同时更加了解鲁迅的人物形象。诗歌的每一小节都运用对比描写的手法,每一节都是先反后正,这样,使正反两个方面的形象更加鲜明,主题更加突出。因此,通过对比朗读,既能帮助理解和体会诗歌的内涵,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到对比描写的方法及其作用。 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歌写了哪两类不同的人,他们的境遇又有什么不同,从中感受到要像鲁迅先生那样,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做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 【臧克家】 臧克家(1905年10月8日-2004年2月5日)著名诗人,山东潍坊诸城人,曾用名臧瑗望,笔名少全、何嘉。国立山东大学 (今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大学) 知名校友,是闻一多的学生、忠诚的爱国主义者、曾任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三届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八届委员,第七、八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