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569486

浙教版九上美 2用泥造型 教案

日期:2025-11-16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1次 大小:4051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教版,用泥,造型,教案
  • cover
《用泥造型》教学设计 备课人: 学习者:九年级学生 课题来源:浙江人民美术-出卷网-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九年级上册第二课 课题 《用泥造型》 课型 造型·表现 课时 1课时 学习内容 泥土是雕塑造型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材质,其拥有的延展性和可塑性对于学生体验雕塑艺术三维实体的空间造型特征是十分理想的。另外,泥土具有天然性、原始性的特点,它不仅符合学生喜欢玩泥的天性,而且还带有深厚的中华文明的文化指向性。通过用泥造型,学生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学习了空间造型的方法,同时也体验了一种贴近自然、感受自然的亲切感。 知识结构思维导图: 学情分析 【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基础分析】 大部分学生已具备初步的演绎推理、抽象思维、系统思维能力,但部分学生思维还局限于具体事物和已有的经验。教师可在活动中适当加入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情境性、直观性的问题。 【情感基础分析】 大部分学生在童年时期对泥塑的喜爱会延续到少年时期。进入中学后接触泥塑的机会并不多,但对泥塑等动手性强的工艺课程学生还是保持着高度的热情。 【学习风格分析】 在每一小组中,偏于场独立型的学生往往担任的是组长的角色,而组员中偏于场依存型学习风格的学生较多。教师需要给前者更多的自主空间,让其扮演顾问、指导、辅导角色,小组进行展示时可以做补充性讲解;给后者更多的合作学习、展示交流、参与互动的机会。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泥塑的特点、泥塑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泥塑的基本技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欣赏优秀的泥塑作品,感受泥塑独特的魅力。在尝试用捏雕的泥塑方法造型过程中,掌握泥塑的基本技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大胆创新的精神,体会泥塑创作的乐趣,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重点 学习捏塑和挖空的泥塑基础技法。 难点 在几何造型基础上制作出生动有趣的、富有创造力的泥塑作品。 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含有电脑、鸿合交互式电子白板、投影仪、便携式展示台、黑板) 课前准备 教师:电子白板课件(.hht),泥塑作品,陶泥(500g),泥塑工具,塑料垫板 学生:陶泥,泥塑工具,塑料垫板 学 习 活 动 设 置 活动过程 阶段目标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一 (4’) 视频赏析 实物展示 通过欣赏视频《女娲造人》(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女娲用泥造人,成就了热闹多彩的世界),结合教师展示的泥塑作品,思考泥塑的文化内涵和特点。 观看视频,思考:泥有什么特点?神话中选用“泥”这一材质成为人类起源寄托了人们的什么思想? 营造气氛,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泥塑的特点及文化内涵。 欣赏小结 能够列举泥塑的一些基本特点,表达对泥塑文化的感受。 个别表述意见。 信息反馈,检查学生对阶段目标的理解和掌握。 活动二 (1’) 欣赏生活中的泥塑 了解泥塑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感受泥塑的艺术魅力和趣味性。 欣赏生活中的各种泥塑产品。 了解泥塑的实用性和装饰性。 活动三 (30’) 体验 工具体验 (7’) 使用木质工具在泥上进行初步尝试,感受不同工具带来的切、挖、推、雕等技法体验。 1.使用泥塑工具在陶泥上进行体验。 2.学生上展示台演示自己的体验结果。 工具的使用为后续活动做热身。 游戏体验 (8’) 通过游戏,感受泥的质感和可塑性,至少捏出三种基本形体:方体、球体、椎体。 1.两分钟捏几何型:以小组为单位,选取适量的陶泥,快速捏出尽可能多的几何形体。 2.小组原地展示捏出的几何形体。 感受泥的揉捏变形带来的快乐,学会至少捏出三种基本形体。 作品 赏析 (5’) 通过作品分析,学习泥塑造型创作中的“加法”和“减法”。 分析泥塑作品的点、线、面装饰。 赏析堆积、挖空、切除等技法。 创作体验 (10’) 通过教师展示的图片激发想象,能够运用“加”、“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